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银行资产质量隐忧未除 防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2013-05-06 08:09:19   来源:金融时报   评论:0 点击:

刚刚公布的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除农行外,工、农、中、建、交四家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增加。按不良贷款余额增加情况排序,分别为工行较去年末增加56.62亿元,交行增加37.42亿元,建行增加31.58亿元,中行...

  刚刚公布的上市银行一季报显示,除农行外,工、农、中、建、交四家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有所增加。按不良贷款余额增加情况排序,分别为工行较去年末增加56.62亿元,交行增加37.42亿元,建行增加31.58亿元,中行增加9.49亿元。

  从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看,出现“两升两降”。交行、工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分别为交行较去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不良率至0.97%,工行上升0.02个百分点,至0.87%;农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6个百分点,为1.27%,中行下降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91%,建行不良率为0.99%,与去年末持平。

  农行仍然是唯一一家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继续下降的大型银行。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认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上升与经济增速放缓、个别地区和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直接相关,但不良贷款比率仍维持在1%的较低水平之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继续出现小幅增长,是2012年资产质量下滑的延续。特定地区和行业的不良贷款虽然有所增长,并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对银行业总体资产质量的影响相对有限,未来依然处于可控状态。”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许文兵告诉记者。

  “从行业和地区的不良贷款增长情况看,一季度不良贷款增长继续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钢贸等特殊行业。”许文兵介绍说。

  民生银行在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指出,此次中小企业出现的资产质量问题,80%以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这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结构性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不良资产有所增长。

  平安银行一季报也显示,今年一季度该行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上海、温州等地区的制造业和商业。

  虽然五大银行并未公布不良贷款分地区、分行业形成情况,但不少研究机构推测,不良贷款压力较大的领域仍是江浙地区的制造业和贸易流通环节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去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普遍面临开工不足、订单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同时全国陆续发生多起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停产或企业主逃逸的事件,相关风险通过关系链传染并放大,给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隐患,由此导致中小企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银监会此前发布的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东部地区不良贷款上升明显,其中浙江地区的不良贷款增加超过400亿元。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很难实现根本性好转,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可能将继续上升,银行面临信用成本上行压力。

  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和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降的严峻现实,“防风险”仍是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平台贷款风险管理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达9.3万亿元,超过2012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倍,财政代偿压力巨大。

  此外,部分平台由于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弱而难以达到银监会规定的新增平台贷款准入条件,不断转向信托、理财、债券、基金等渠道寻求资金支持,债务规模继续增长,融资渠道趋于隐蔽化,风险监管难度加大。

  虽然今年4月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控制地方平台贷款总量,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产生了新的投资冲动和较大规模的投融资需求,平台贷总量控制面临较大压力。

  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也是当前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借道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同业,部分理财资金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风险关联性增大,传染性增强。

  今年一季度,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理财产品管理。从实际效果来看,多家银行以非标投向为主的浮动收益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均较以往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关产品风险度降低。

  对下一阶段的风险防控工作,银监会在近期召开的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指出,下阶段将重点关注不良贷款,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和资产质量真实性;加强信用风险前瞻性管理,积极控制不良贷款增量,对存量不良贷款加大处置力度。

相关热词搜索:银行 资产 质量

上一篇:TT-KIDS孕琪符合“十二重国际安全质量标准”
下一篇:面膜质量引人忧 爆发式增长存隐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