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农质量获得较大提升
2013-04-08 16:33:13 来源:金融时报 评论:0 点击: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对2010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最新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从报告显示的内容来看,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支农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实现了“量、质齐升”的转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1.6%,较2007年末增长188.6%,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4%;农户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5.4%,较2007年末增长170.1%,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2.3%。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26.2%,较2007年末增长188.2%,5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4.3%。
为有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高”的核心问题,中央还对成本费用相对较高的特殊地域、特殊业务或特殊机构予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激励性金融政策,通过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等措施以覆盖涉农金融风险。目前,初步形成了正向激励的财税、金融政策相结合的扶持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配置机制的不足。
资金“血液”能够源源不断进入“三农”,得益于我国日益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报告显示,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正在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功能互补、相互协作、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进一步提升。
具体看,主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发挥着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县域金融服务不断强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与此同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涉农贷款不良率持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底,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率2.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不良率5.4%,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这也是此次报告中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
有了资金保障和支农机构的广覆盖,还需开发适合各地特色的好的支农产品。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这几年来也取得不少进展。各地金融机构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运用微贷管理等技术,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创新适合农村客户需要的结算工具等。在担保方式创新上,在法律允许、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鼓励以政府资金为主体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提供融资担保。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农村特殊群体创业促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湖南耒阳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吉林粮食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陕西订单农业和供应链融资、河南农村金融创新典型示范县建设、湖北咸宁“1+1”金融模式创新都作出了地方特色。
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升级和创新,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涉农金融机构推广适应农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终端,延伸支付系统覆盖面,开展支付结算特色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农民和农村地区的支付活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向全国推广,方便外出务工农民的异地存取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向偏远农村地区延伸,加快构建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
为了实现金融支农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要,二者也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银行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多渠道开展对农村地区的信用知识宣传;征集农户信息,完善农户、农村个体户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探索建立适合地方特点的农户评价体系,推动各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对守信农户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推动地方政府及各涉农职能部门出台与信用相结合的“三农”支持政策、措施,共享农户信用信息,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改善信用环境。
此外,在积极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人民银行等多个部委都在近期开启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工作,着力加强对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者知识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评论排行
- ·河南唯美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名 涉嫌非...(20)
- ·真相大白-AA国际动漫大骗子(8)
- ·深圳汇佳成ic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是骗子公...(7)
- ·喜郎儿休闲食品加盟骗子,真的很烂,大...(6)
- ·承兴国际给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5)
-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5)
- ·王老吉药业股东层分裂 绿盒王老吉未来...(5)
- ·亚马逊中国扭亏悬念:最低价电商不会搞噱头(5)
- ·MSN频现盗号诈骗 MSN中国被指防护措施不力(5)
- ·多种含乳矿物盐产品未下架 企业吁国家...(5)
- ·各种模型都能打印 3D打印机亮相(5)
- ·惠普对中国供应商使用学生劳动力作出限制(5)
- ·中年白领家庭月入4万元 15年攒出500万...(5)
- ·肯德基浙江海宁两店被查 涉嫌违规处置老油(5)
- ·基金二季度在贵州茅台等10个股上获利最厚(5)
- ·武汉金满籯酒店易主迷局(4)
- ·京温商城女孩跳楼 传被6保安性侵与警方...(4)
- ·泰国商业部严管5类进口商品质量(4)
- ·交易额不大跌停板成交 贝因美连现诡异...(4)
- ·方仕敬:魔声做耳机源于对音乐的热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