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北京进一步严控房价 基金闻风先动
2013-11-05 09:11:27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11月4日,北京住建委相关人士独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建委的确在上周五召集了30多家因为涨价、预售许可尚未批复的房企代表开了一个座谈会,并传达了年底前涨价项目原则上一律不批的意见。


房地产调控:未撼动房价却推高离婚率

(中国网事·锐话题·房子改变社会生态之二)房地产调控:未撼动房价却推高离婚率

高房价没见松动,为买房而故意离婚的人倒增加了很多。

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离婚登记数量达到39075对,与去年前三个季度相比暴增了41%。这种增幅远超出前4年的平均水平。除北京外,国内不少城市也都出现了离婚率陡增的怪像。

很多人离婚不是感情破裂,而可以说是为了钻政策的“空子”,某种程度上也是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之举。今年一些地方出台的细则规定,按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满五年唯一住房免征20%个税”。于是,很多拥有二套房的家庭选择通过离婚的方式逃避高额税负。

房子这事儿,真把一些人的婚姻折腾得不轻。除了离婚避税的,还有买房结婚的,即所谓的“丈母娘需求”;更有结婚为了买房的,因为一些城市还对非户籍的单身人士实施限购。于是,一些到大城市工作的外来年轻人为买房而“突击结婚”,导致当地结婚率异常上升。

除了市场中的“无形之手”,高房价背后还有多双“有形之手”。比如“学区房”,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大多与居住地相关,不管房龄长短、面积大小、物业优劣,只要傍上“名校”,房源便是奇货可居。一街之隔,单价可能相差成千上万。

再如“户口房”,在不少城市,只有买房,才能落户,才能报考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岗位,才能享有和当地人口一样的社保水平,才能使家里老人有机会进入当地的公办养老院……“购房落户”也成为不少城市刺激楼市的“强心针”。

一套住房,不光关系到人们的居住,还关系到财产的多少、婚姻的有无、孩子的读书、家人的就业乃至老人的养老。不管是蜗居还是别墅,陋室还是豪宅,城市的住房背后都牵涉太多资源和利益,甚至决定着这些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住房可能是最特殊的商品之一,简单地从居住价值、投资价值、供求关系等角度都不能充分解释其价格的涨跌原因。

调房价这事儿很复杂。“一刀切”地限制、不加区分地打压,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可能会引发副作用。从住宅的属性角度看,就应还原其居住属性,适当控制其投资属性,逐步剥离其“教育属性”“户籍属性”等等。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严控房价 基金 房地产

上一篇:国企高管集权易腐败 上药集团原总裁被判死缓
下一篇:价格改革成一盘未下完的棋:房价等未列入国家统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