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祁门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
2013-04-22 18:16:35   来源:中安在线   评论:0 点击:

据黄山日报报道“祁门县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87.62,从‘一五以来到2011年,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一。”4月17日,祁门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ei)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运...

  据黄山日报报道“祁门县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为87.62,从‘一五以来到2011年,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一。”4月17日,祁门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ei)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运用遥感技术,对包括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环境指数等五项指标进行统计计算,以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最权威数字。近年来,祁门县以生态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环境污染整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该县大力开展环保知识“五进”活动,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得到加强。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共审批建设项目134个,否决重污染项目26个,查处排污企业521次,监测集中式饮用水和出境水水质72次,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并开展大气、噪声环境监测。检测结果显示,全县水、气、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

  生态产业建设成效显著。该县在健全完善国家、省级120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共完成人工造林5.7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义务植树190万株,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9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5.79%,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同时,集中林业资源重点扶持建设了省级、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和10家,使全县林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逐渐显现。

  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加快。该县大力实施农村户用沼气、“茶叶富民”、“科技入户和阳光培训”、综合防治等工程,积极引导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兴建沼气池4670个,10.2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认证,0.2万亩茶园通过了有机认证,主要农产品认证面积占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4.8%以上。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3%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3%。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组建各种行业协会48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50元。

  生态家园建设步伐加快。该县在城区投资450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投入2300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先后建成,并已投入运营。在乡镇建成了3个垃圾中转站,6个垃圾焚烧炉,5个垃圾填埋场。全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3.8%,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1.88%。截至目前,已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个,省、市级生态乡镇11个。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该县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立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引导扶持循环经济,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节能降耗。2006年至2010年期间,该县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07%,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有效削减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等,保证了生态质量的稳定。(陈昌奉胡玉琪)

相关热词搜索:祁门 连续 六年

上一篇:烟台蔬菜质量有所上升
下一篇:华师桶装水抽检不合格引发“校园水”质量关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