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资本 > 正文

原料石墨烯量产无碍 应用尚待探索
2013-04-03 11:42:18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证券时报记者张昊昱   石墨烯,这个在现实世界上找不到天然实体、需要提炼才能生成的物质,却被认为将会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目前,业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大批量生产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

  证券时报记者张昊昱

   石墨烯,这个在现实世界上找不到天然实体、需要提炼才能生成的物质,却被认为将会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目前,业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大批量生产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应用方面仍有待探索。

   近日,浙江大学高超教授研发成功的石墨烯应用之一气凝胶“碳海绵”,给石墨烯的应用再添新角度。

   碳材料专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石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沈万慈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已经公布的参数来看,碳海绵目前还只是个实验室产品,是一种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结合的材料,具体怎么应用还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成熟产品。

   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2008年之后开始研究石墨烯,并从海外引进团队。冯冠平告诉记者,目前石墨烯产业化包括两个路径,一个是批量生产石墨烯原料,二是大规模投入到应用领域。“现在业界已经初步具备大批量生产石墨烯原料的能力,石墨烯的应用在某一两个领域里面也已经比较清楚了。”

   据冯冠平介绍,目前主流的石墨烯制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相沉积法,另一种则是剥离法。气相沉积法制成的石墨烯呈大片透明薄膜状,可以用来代替ITO(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作为手机屏幕,具有成本优势和环保效益,预计一两年之内就可以大批量生产石墨烯屏幕的手机。而氧化法制成的石墨烯是黑色的小片,将来可用在能源领域,不过目前成熟产品不多。对于碳海绵,冯冠平认为这只是石墨烯一个初级应用,应用前景不会很大。

   碳海绵的制造者高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采用氧化剥离的方法生产石墨烯。“现在有公司在跟我谈,如果谈成,资金进入即可量化生产石墨烯,同时也可以量化转化成碳海绵。”高超并未透露这些公司的名字,不过他表示,自己的转让费不会高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把技术转让给上海南江集团的价格。

   沈万慈告诉记者,氧化剥离法生成的石墨烯是非常小的片状,怎么应用是比较大的难题。因为重新组装后将产生拼接组合的边界,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和强度。而气相沉积的方法生产出来的石墨烯是大片,质量较好但成本较高。前者需要技术突破,后者则需解决成本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原料 石墨 量产

上一篇:探访石墨烯应用之“碳海绵”
下一篇:石墨烯纺丝纤维产业化快人一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