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经济改革应提高效率 不是刺激消费
2013-02-25 21:20:20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字,201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0%。一直以来的流行观点则认为,中国消费过低、储蓄过高,这样的增长模式是失衡的、不可持续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认为,内需不足的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字,201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0%。一直以来的流行观点则认为,中国消费过低、储蓄过高,这样的增长“模式”是失衡的、不可持续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认为,“内需不足”的说法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消费水平。中国真实的消费率应该在GDP的60%-65%。

  居住消费被低估

  朱天认为,居住消费由租金、房屋维修保养及水电煤气等支出构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实际租金以及房产所有者自住的虚拟租金。目前的官方统计数据使用建造成本乘以一个固定的折旧率(城镇住房是2%、农村是3%)作为对虚拟租金粗略的估计。虽然这种方法很容易,但是它大大低估了实际的居住消费。不仅建造成本大大低估了房屋的市场价值,而且2%的折旧率也低估了实际的租金回报率。

  居住消费占GDP比率

  中国(2011年)5.85%

  美、日、英、德、法、加14%

  墨西哥11.1%

  土耳其16.5%

  印度8.6%

  (据公开资料)

  “公司”消费被低估

  朱天表示,导致消费被低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统计数据不能涵盖由公司账户付费的私人消费,此项支出一般被视作企业的经营成本。

  许多企业主或高管通过公司账户购买私人汽车,这种通过公司账户进行私人消费的做法在中国普遍存在,包括吃喝宴请、旅游度假、汽车保养、汽油消耗、通讯支出等等,几乎任何可以开发票的家庭用品的开支都可以打入公司账户。这种做法大大节省了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所得税,但也因此让中国的消费被大大低估了。

  要确切知道有多少这样的消费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些消费占家庭消费总量的10%,那么我国实际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就被低估了3.5个百分点。

  家庭消费10%

  GDP3.5%

  中国消费率并不低

  根据最新发布的宾大世界表(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价格比较项目根据各国商品价格的调查结果而编制的按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即使不考虑那些被低估或遗漏的消费支出,中国的消费占比在2010年也达到了GDP的60.9%,当年官方数据给出的是47.4%。

  各国最终消费占GDP比率

  中国(2012年)51.8%

  中国1993年60%

  世界平均水平80%

  欧盟80%

  美国88%

  (据公开资料)

  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消费占比

  中国60.9%

  韩国60%

  中国香港60%

  新加坡60%

  日本70%

  各国最终消费占GDP比率

  中国(2012年)51.8%

  中国1993年60%

  世界平均水平80%

  欧盟80%

  美国88%

  (据公开资料)

  ■支招

  经济增长靠提高效率

  如果中国的消费率并不算低,那么到底靠什么来拉动经济增长呢?

  对此,朱天认为: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加上效率的提高促进的。从经济理论上讲,消费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经济增长快的国家,一定是消费率相对低一些,投资率高一些。经济增长就是要通过投资来实现的。

  中国经济在宏观上还是效率的问题。中国经济的改革应该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刺激消费。


相关热词搜索:专家称 中国经济 改革

上一篇:上海车牌拍卖价首破8万 自主车忧“酱油贵过鸡”
下一篇:北京企业数首超个体户 个体户绝对量下降近1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