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出海前应先练内功
2013-06-15 23:18:07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证券时报记者李雪峰 国人喜欢喊口号,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鼓吹药企海外并购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药企不在欧美收购几家同行便不足以跻身一线药企行列。而相当一部分药企也不失时机地高调宣称将斥巨资展开海外并购,践行所谓的国际化战略。在这种思潮下,

   证券时报记者李雪峰

   国人喜欢喊口号,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从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鼓吹药企海外并购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药企不在欧美收购几家同行便不足以跻身一线药企行列。而相当一部分药企也不失时机地高调宣称将斥巨资展开海外并购,践行所谓的“国际化战略”。在这种思潮下,国内药企尤其是中药企业由于难以为境外市场认可,心理负担很大。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国内药企也是巨头林立。国药、华润、广药在名气和规模方面并不逊于三一、双汇等,然而三一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及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国药等无法比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三一和双汇对决的均是国际巨头,并购规模之大、并购事项之复杂,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这是巨头之间的跨国并购。相比之下,即便是复星并购Alma Lasers也难以称作大手笔。

   从辉瑞等国际巨头的成长史来看,并购对于药企而言应该是一条屡试不爽的发展捷径。至于拜耳、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强生等在中国的并购更是说明,跨国并购对于药企占领全球市场至关重要。甚至部分药企还直接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资金独立、技术独立、厂区独立。

   说国内药企不具备并购实力似乎也不妥,药企在国内频频展开收购。广药成功整体上市及通用系医药资产即将整体上市就是药企在国内并购的巅峰之作。但也必须承认,药企出海,面对的环境相对更为严苛。

   事实上,以前那种相对宽裕的跨国并购环境已一去不返,国内药企对于大手笔海外并购难免顾虑重重。例如,以反向收购的形式直接入主海外上市药企,从而实现借壳上市的并购方式,曾在2007年~2009年前后被国内中小药企广泛使用。此举既能实现海外扩张,又能曲线上市,一举两得。但后来美国方面对反向收购极为抵触,数家中概药企惨遭摘牌,以至于其他药企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国内药企海外扩张还面临境外认证和研发环境等种种难题。以美国FDA认证为例,这是全球最严格的标准之一,国内曾爆发肝素企业FDA认证唯一性的大争论,国内任何一家药企如能获得FDA认证,几乎如同全球通行免签证一样,以至于有很多中国药企将获得FDA认证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如果国内药企选择并购美国药企并计划将国内药品经由并购企业输入美国市场,必然会遇到FDA认证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并购就会成为败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药企和工程机械面对国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药企关乎人命,其标准近乎苛刻,很难保证国内药企能够适应境外标准。

   显而易见,国内医药行业目前在高端研发方面仍存很大的缺陷,尤其是研发环境始终得不到改善,花费巨大精力和资金致力于药物研发的企业仍是少部分。由于长期缺少高质量的研发,因此国内药企客观上还排在医药行业中下游,追求原料药及医药流通的薄利多销。

   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的国际药企巨头面前,国内药企先天性不足,所以在扬帆出海前先要把内功练好。


相关热词搜索: 出海

上一篇:药企并购国内火热 海外遇冷
下一篇:三维激光扫描仪签首单 中海达打破进口垄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