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钱买瓶茅台庆祝渡江成功
2013-07-16 10:25:32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0 点击:

李炜焜(本人供图)

1960年渡江节,夏作诗与队友合影夏作诗供图

张天望展示武汉市首届渡江活动的泳帽记者佘晖摄

彭家曙展示1956年的渡江纪念奖牌记者李葳摄
1956年
第1届
亲历者:
张天望
当时身份:
武汉大学学生
武汉市首次渡江,那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参加的,我是从武大300多师生里选拔出来的
8元买一瓶茅台
庆祝渡江成功
8元买一瓶茅台
庆祝渡江成功
(记者佘晖实习生朱红颜)第一次横渡长江时,他还是20出头血气方刚的研究生;第40次横渡长江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昨日,81岁的武汉大学退休教授张天望向记者展示了57年前渡江活动发放的泳帽。
这只泳帽是白色棉布缝制,上面印着“支援解放台湾横渡长江竞赛会”,这就是武汉市在建国后有史可查的、首届由政府组织的渡江活动。泳帽上缀着细长的系绳,上面还有编号“1260”。近60年过去了,现在这只泳帽成了文物。
“武汉市首次渡江,那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参加的,我是从武大300多师生里选拔出来的”,张天望老人自豪地说。首次渡江,武大师生要组一个50人的队伍参加,但报名的人有300多,怎么办?后来就在东湖上搞了个选拔赛,当时游了第32名张天望顺利入选。
1956年6月24日上午10点,武汉市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渡江活动开始了。张天望回忆,这次渡江给每个选手都配了一条小划子,全程跟随他们渡江。小划子上有3个人,其中1人荡桨,另外2人分别拿着救生圈和长竹竿策应安全。张天望从船上下水,向对岸游去。刚游到江中间,忽然碰到了一个大漩涡。因为是第一次渡江,张天望有些害怕。他想起教练的嘱咐,伸开手脚趴在水上,不一会儿就被旋出了漩涡。过了晴川阁就到了汉江口,张天望感觉汉江水从对面推来,他奋力游了几下,抢了过去。最后顺利登岸。工作人员直接给他脖子上挂上了一枚“横渡长江优胜”的铜质奖牌。
武大渡江队伍中有4个研究生,他们都成功地渡过了长江。起水后,他们兴奋得大吼“成功啦!成功啦!”中午,他们凑了12元买酒庆祝。当时的茅台8元一瓶,剩下的钱全买了卤肉。下午回到宿舍张天望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全身肌肉都是酸的。
2012年8月,张天望在其80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第40次渡江。在之前的2004年,他还创造了一项纪录:一天内连续七次横渡长江。“我练游泳是为锻炼身体”,张天望说。1951年他刚刚考进武大时,体检发现肺部有少量钙化点。疑似肺结核病的先兆,他天天以跑步和游泳的方式刻苦锻炼,最后没有发病,身体也越来越好。现在他仍坚持每天爬珞珈山,并计划下水游泳。张天望说,“我要争取到85岁时再渡一次江!”
1956年
第1届
亲历者:
彭家曙
当时身份:
初中学生
当时在长江里玩水的人很少,因为市区内到处都是小河、湖、塘,水很干净,游起来很舒服
平时就在江边玩
随时能看到“江猪”
平时就在江边玩
随时能看到“江猪”
(记者高崇成)伟人毛泽东第一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是1956年5月31日。随后的一个月内,武汉市第一届横渡长江竞赛分两批进行:6月24日,761人参加竞渡,457人抵达终点;30日,1191人参加横渡,924人成功登岸。
只有14岁的彭家曙,当时还在上初中,因为老师觉得他平时经常在河里玩水,游得还不错,就让他跟随学校的队伍参加6月24日的那一批渡江。近日,本报记者在龙王庙亲水平台见到已经71岁的彭家曙时,他刚在汉江里游了一个来回。忆起首届渡江节,他说:“当时因为年龄太小,还有点紧张,懵懵懂懂的,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
当时参加渡江节的大部分人,大多不知道这项活动是由毛主席渡江的豪迈壮举带动起来的。因为毛主席畅游长江时,江面戒严,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即使同在长江里游泳,因为隔得远,也看不清楚。而且,在长江里玩水的人也很少,因为市区内到处都是小河、湖、塘,水很干净,游起来很舒服。
第一届渡江节的起点是武昌大堤口码头,终点是汉口三北码头,也就是后来的滨江公园。那一年,长江大桥还没有建成通车,汉口和汉阳的选手必须一大早起床,乘坐轮渡到武昌,再步行到大堤口。
彭家曙住在武昌,他先从家里到学校,然后在老师带领下步行近半小时到起点大堤口码头。沿途都是低矮的房子,大堤口周围是一大片沙滩,显得很荒芜。平时在江边玩耍或游泳时,随时可能看见“江猪”(即江豚)。因为那个年代,“江猪”是长江里很常见的生物。“但渡江节当天可能是人太多的原因,没有看到。”
从大堤口码头下水渡江时,所有选手没配游泳圈,也没有救生浮球,甚至就连最原始的轮胎都没有,只是每人身后跟着一条小木划子,担负救生和指挥两项职能。因为天气好,风浪也不大,在木划子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彭家曙跟随队伍游完了全程。
那届渡江节,彭家曙收获的奖励是一顶红色布帽和一块铜质纪念奖牌,奖牌正面是一幅游泳的图像和支援解放台湾横渡长江竞赛几个字。同样的奖牌,现在很难找到了,老彭保留的这块,相当珍贵。
1960年
第5届
亲历者:
夏作诗李炜焜
当时身份:
体校学生
我们渡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瘦。那一年正是3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饥饿是普遍的感受
双蒸饭吃完就饿
最大愿望是发面包
双蒸饭吃完就饿
最大愿望是发面包
(记者高崇成)11日上午9时50分,参加第40届渡江节第二次试渡的4个方队在汉口江滩山峡石广场登岸,看着几个身材有点臃肿的队员,同为69岁的夏作诗和李炜焜感慨道:“我们渡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瘦。”
1960年8月13、14、20、21日,武汉市第五届横渡长江竞赛分4天进行,有10000人参加。那一年正是3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饥饿是人们的普遍感受。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篮球班、乒乓球班、体操班等都停课了,唯独夏作诗和李炜焜所在的游泳班,在八一队退役的许昌荣教练多方争取下,还在每周坚持训练3次。
按照当时的规定,中学生每月配额标准为36斤米、半斤油、半斤肉,16岁的夏作诗和李炜焜也正处于“半大小子吃穷娘”的时候,不够吃怎么办?夏作诗说:“家里用罐头盒子蒸饭,第一次蒸熟后,再加水蒸,把每颗米蒸得比现在的米泡还大,感觉饭就多一些。这是当时武汉有名的双蒸饭,其实吃完后一会儿就饿了。”
游泳班每次训练完后,都能发两个馒头和一碗排骨汤,这对当时经常处于饥饿中的夏作诗、李炜焜以及队友们来说,吸引力简直太大了。“我们那时真是感谢许教练啊,可惜现在不知他在哪里,我们也希望通过报纸找到他。”李炜焜说。
1960年,全市只有两个游泳池,全是露天的,一个在武汉体育馆,一个在中山公园。冬训时天气寒冷,池水会结冰,这种情况下,体校游泳班也要坚持训练。后来夏作诗在水运工程学院上学时,每周从汉口去学校,经常是一手举着衣服,从长江里游过去。夏作诗说:“所以,当时横渡长江对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难。”
夏作诗和李炜焜还记得,渡完江后组委会发了纪念奖牌和奖状。“不记得发面包没有了,但我们当时还希望能发个面包吃,那是真奢侈啊。”
作者:佘晖朱红颜
上一篇:肯德基再启“捐一元”
下一篇:天热了,沃尔玛空调坏了

评论排行
- ·河南唯美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名 涉嫌非...(20)
- ·真相大白-AA国际动漫大骗子(8)
- ·深圳汇佳成ic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是骗子公...(7)
- ·喜郎儿休闲食品加盟骗子,真的很烂,大...(6)
- ·承兴国际给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5)
-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5)
- ·王老吉药业股东层分裂 绿盒王老吉未来...(5)
- ·亚马逊中国扭亏悬念:最低价电商不会搞噱头(5)
- ·MSN频现盗号诈骗 MSN中国被指防护措施不力(5)
- ·多种含乳矿物盐产品未下架 企业吁国家...(5)
- ·各种模型都能打印 3D打印机亮相(5)
- ·惠普对中国供应商使用学生劳动力作出限制(5)
- ·中年白领家庭月入4万元 15年攒出500万...(5)
- ·肯德基浙江海宁两店被查 涉嫌违规处置老油(5)
- ·基金二季度在贵州茅台等10个股上获利最厚(5)
- ·武汉金满籯酒店易主迷局(4)
- ·京温商城女孩跳楼 传被6保安性侵与警方...(4)
- ·泰国商业部严管5类进口商品质量(4)
- ·交易额不大跌停板成交 贝因美连现诡异...(4)
- ·方仕敬:魔声做耳机源于对音乐的热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