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涉嫌走私案迷雾重重:“没有生产线”基地
2006-01-25 22:29: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论:0 点击:
据有关媒体的消息,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及其在华合作伙伴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对华走私,并称此事已引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
“没有生产线”的生产基地
有关媒体日前报道,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及其在华合作伙伴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对华走私,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尚无数码相机生产线。
据悉,2003年时富士公司正式授权总部设在印尼的Y e s ta r成为富士中国经销商,在中国市场推广富士影像产品。而Y e s ta r公司在中国的公司为上海巨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何震发,与广西巨星董事长是一个人。去年3月南宁地方媒体报道的消息,广西巨星设南宁高新区,主要从事感光材料及数码相机等产品的生产,在去年五六月份时正式生产后,具有产值7000万至800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可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
有关媒体文章说,感光材料生产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中的限制类项目,而富士胶片的中国代理商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规设立并在华走私胶片。文章认为:“以生产经营国家鼓励类的数码产品为借口,从事国家限制类感光照相材料生产,是富士公司规避国家有关政策,从事非法经营的一贯手法。”
文章还称,去年12月,有关人士以购货商的名义与广西巨星董事汤鼎鑫、A r ifin Pap a ran g以及上海巨星北京分公司进行了电话联系,对方均证实,广西巨星目前尚无数码相机生产线,只做胶卷和相纸的分切与包装业务。
在得知这一消息,一直关注广西企业经济动态的本报广西记者站常驻南宁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就着手联系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就有关媒体报道其与日本富士共同涉嫌走私的情况,进行相关采访。
但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个“可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的大公司,不论是114电信查号台还是当地的160声讯查号台等相关电话号码查讯台,均无法查到该公司的联系电话。
几番周折之后,记者终于打听到该公司办公地点在南宁高新区60号,负责公司日常工作的总经理姓杨。
在该公司的服务总台,记者向服务总台小姐出示了记者证表明身份,并告诉了她要采访杨总经理的意图。服务总台小姐先是表示,访公司的来访者均要预约。在记者再三强调事先查不到该公司的联系电话无法预约,并且这次采访,也是希望广西巨星就涉嫌走私一事的报
道给读者一个解释或说法之后,服务总台小姐才帮忙用总台电话和公司有关人士进行联系,然后让记者坐在服务总台大厅等候。
但没想到,等了十多分钟后,服务总台小姐再次向记者表示,没有预约是不能采访到杨总经理的,现在杨总经理不在公司。记者当即表示,如杨总经理不在,采访公司其他负责人也可以,并要求和该公司办公室的人直接沟通。
在记者再三要求下,服务总台小姐打通了一个据其介绍是杨总经理秘书的电话,让记者和其通话。这位秘书表示,杨总经理现在不在,公司其他负责人也不在。他们单位在高新区内,记者如果要采访,需要先征得高新区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当记者强调,作为一个外商企业,接不接受记者采访是企业自己的事,与高新区相关管理部门无关后,该秘书又表示,采访公司领导要预约才行。但秘书却不肯提供要预约采访的相关联系电话。
最后,记者向服务总台小姐要该公司的服务总台电话时,服务总台小姐也委婉地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电话是不对外的,不能向记者提供。记者问,如果是这样的话,记者要和他们公司领导预约采访,是不是每天都要来该公司服务总台等候才行?他们不置可否。
至记者发稿前,就此前媒体报道广西巨星和日本富士共同涉嫌走私一事,记者一直无法对广西巨星进行采访。
富士称在华只投资数码
相对广西巨星不愿接受采访的态度,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富士涉嫌在华走私的采访表现相对配合。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史咏华说,富士在中国没有直接投资的生产胶卷的企业。在回答“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在中国投资做胶卷和彩色相纸的分切加工”这一问题时,史咏华称:“富士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向数码转型,在中国也只投资数码相关领域。”她引用2005财年的数据称,包括传统和数码的影像业务仅占富士全球总收入的29%。而普通消费者了解最多的彩色胶卷在富士总销售收入中仅占6%。她认为,也正是基于此,近几年彩色胶卷迅速下滑,而富士全球业务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富士公司称,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是印尼第一现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是进入南宁的第一家由东盟国家投资的工业企业。从2005年4月到9月,实现产值6600多万元,缴纳海关关税2700多万元,占南宁口岸进口关税总额的1/2。印尼第一现代集团是富士在印尼地区的常年经销商。广西巨星是直接与富士胶片总部直接签订的胶卷和彩色相纸等经营与贸易合同,进口大轴产品进行分装。
富士否认“海关、商务部和工商部门都查过此事”,称迄今为止未受到任何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相反,富士旗下在华企业还多次受到政府褒奖,如海关认定A类企业、上海市青少年优秀见习基地、上海市白玉兰奖和中国国家友谊奖。
对于富士及其合作伙伴巨星被媒体报道称涉嫌违法行为,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该公司强调,富士与广西巨星之间没有任何资本关系。史咏华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声名,其核心内容是:“富士公司涉嫌向我国市场大肆走私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对于个别媒体不实报道所造成的对富士公司的名誉侵害,富士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富士涉嫌向华走私的背后
富士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胶卷市场上,一度“绿”富士和“黄”柯达打得不可开交,富士在中国市场上最高曾达到60%的市场份额。但在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全行业合资计划”(俗称“98协议”),中国承诺在“98协议”签订后的3年内,不允许其他外资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市场从此发生了逆转,富士逐渐退出,富士中国公司也变得沉默。
去年12月7日,富士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富士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在苏州出席富士在中国的第一个工厂———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公司10周年庆典及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奠基仪式上表示,富士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他此行主要是宣布富士苏州工厂即将取代日本的仙台工厂,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并已将在华事业的持续发展列为富士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古森重隆称,进入中国十多年来,在华投资已超过了3亿美元,设立了20家下属企业,员工总数达1.2万人左右,2004财年在华总销售额约14亿美元,他不相信“中国风险论”。
古森此番举动,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布:富士已经在数码化转型上完成了基本布局。
恰恰在此时,富士涉嫌向华走私“曝光”。这或许是一种巧合。
而作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向数码转型的富士,其中国经销商广西巨星,在被传“可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感光材料生产基地”不久,又被爆出其实“没有生产线”。在这些消息传出之后,广西巨星却不愿就目前流传其涉嫌走私一事接受记者采访,给广大读者一个满意的解释,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几经周折到政府相关部门采访求证也没得到明确表示的情况下,目前,富士及其在华合作伙伴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走私一事依然还是一个谜。 本报记者张文德

评论排行
- ·河南唯美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名 涉嫌非...(15)
- ·真相大白-AA国际动漫大骗子(11)
- ·喜郎儿休闲食品加盟骗子,真的很烂,大...(7)
- ·深圳汇佳成ic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是骗子公...(7)
- ·承兴国际给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5)
-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5)
- ·王老吉药业股东层分裂 绿盒王老吉未来...(5)
- ·亚马逊中国扭亏悬念:最低价电商不会搞噱头(5)
- ·MSN频现盗号诈骗 MSN中国被指防护措施不力(5)
- ·多种含乳矿物盐产品未下架 企业吁国家...(5)
- ·各种模型都能打印 3D打印机亮相(5)
- ·惠普对中国供应商使用学生劳动力作出限制(5)
- ·中年白领家庭月入4万元 15年攒出500万...(5)
- ·肯德基浙江海宁两店被查 涉嫌违规处置老油(5)
- ·武汉金满籯酒店易主迷局(4)
- ·京温商城女孩跳楼 传被6保安性侵与警方...(4)
- ·泰国商业部严管5类进口商品质量(4)
- ·交易额不大跌停板成交 贝因美连现诡异...(4)
- ·基金二季度在贵州茅台等10个股上获利最厚(4)
- ·一位藏在仙境的旷世神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