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缺失 探索深隧防涝新思路
2012-07-25 21:3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直击北京暴雨北京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各方严阵以待
按照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今天到27日,华北及东北地区将迎来新一轮明显降雨,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将以短时强降雨和雷暴天气为主,北京气象台今天上午11点50分就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到我们节目开播时,虽然距北京一百一十多公里的天津已经从下午开始就有降雨,但北京傍晚仍只是阴天和零星小雨,大雨还没出现。
北京市气象台今日11时5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从今天到26日白天,集中降雨将在大兴、通州、平谷、密云等东部地区,可能会持续24小时,累积雨量在30-50毫米,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随后启动了四级的应急响应。
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十二点半对外发布蓝色的汛情预警,启动四级的应急响应。
据介绍,启动四级的应急响应后,所有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将到岗待命应急值守,并重点对山区进行防范和民众转移。北京市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徐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天中午开始北京救援就已经进入二级战备状态了,随时有情况随时处理。
北京市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徐群告诉记者,专门配上车在铁路桥这边的附近,铁路桥附近,准备在那儿驻点备勤。针对重点地区的我们这个驻勤,还有针对这些换了的装备的维修和增加。目前抽水的泵从十三台增加到十八台,又申请了五十套救生衣,达到一百零四套。应该说装备数应该是能满足我们救援的需求的。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沈阳一场大雨 高架桥下现“汪洋”
北京7月21日的大暴雨,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凸显了城市的内涝和排水问题。近几天来,各地大雨不断,也让一些城市的低洼地段形成内涝,排水面临严重考验。我们在调查后发现,这还真不是一两个城市的现象,而是很多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都存在着或重或轻的隐患, 三天以前,沈阳下了一场大雨,沈阳市缆军路高架桥下就开始积水,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在沈阳二环缆军路高架桥的桥下,这里的积水比较严重,水面已经没过了记者的脚面,一过车有浪袭来,水可以到达记者的小腿肚上半部,而这还不是积水最深的地方,最深的是在马路对面,水面已经到达了对面行人的膝盖。
沈阳市览军路桥下,水基本已经没到了私家车底盘。由于在不清楚积水的深度,一些车辆在这片积水前停住,还有一些车辆直接开上了两边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我们还发现了一截私家车的保险杠。这是一起交通事故遗留下来的痕迹。
沈阳市民告诉记者,一辆宝马没有经验,整个速度很快地冲过来,阻力大就把保险杠冲掉了,还有车牌还在那。
在桥底下,还有6、7个人在积水中穿梭,打着伞,披着雨衣,有的还拿着工具,他们说从下午开始下雨起,这边就已经积水,他们是等在这里捞车牌的。
一位沈阳市民说,捡了2个,就是为了还给人家,已经还了一个给别人了。
由于这边积水严重,现在已经有环卫人员把路中间的下水井盖打开,来帮助排水。
一位沈阳环卫工人,这个得打开放水,基本上放个半个小时,这边的水就要下去了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广东毛阿姨:今年家里涝了18次
与北京遭遇暴雨情况一样,近几天,因为台风韦斯特过境,广州城区遭遇暴雨袭击,多处出现内涝,广州的毛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做了记录,今年她家里已经涝了18次,几乎一下暴雨,就变成雨房。
目前广州的城市排涝标准,大部分是按一年一遇。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个标准开始滞后。广东的毛阿姨在广州龙津西路住了20年,她说以前下大雨,最多只是内街水浸,不会淹进家里,但随着周围的房屋越起越高,越起越密集,水浸越来越严重。
广州市民 毛阿姨告诉记者,以前有排水渠可以排水,现在房子盖起来,下水道少了,水根本走不了
由于家里经常水浸,毛阿姨就把水浸的日子都记在日历上,我们数了一下,今年以来就浸了18次,其中5月份水浸的次数最多,一共有8次。专家说,池塘、绿地等是城市排涝的“软资源”,能增大滞水面积,防止水浸。但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些资源逐渐被花岗岩、沥青等渗水能力较差的材质代替,城市硬底化越来越严重,极端天气频发,水浸越来越严重。
上游地区把水也泻下来,下游地区的排水能力不仅要排自己片区的水,还要排上游片区的水,标准不够,当然水浸。
而对于在广州如意坊住了几十年的朱阿姨来说,昨天的一场大雨可谓杀她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几十年来很少水浸。从饭厅到走廊,再到厨房、房间、客厅,每一个地方都要趟水而过。最糟糕的还是这么大的房子,竟然没有个干净的地方睡觉。
朱姨告诉记者,今晚看看在哪里睡吧。记者问客厅不行吗?她说,客厅水浸更厉害。看看今晚这个饭厅还浸不浸。
再往里头走,如意坊直街这一排平房门前同样水浸。几十户居民近一个月以来天天都闻到这股屎水味。有居民戏称这条街是屎水街。
如意坊直街居民告诉记者,睡不了觉,水很臭,是屎水。
附近的一片烂地,是附近工地施工的时候,工人把余泥堆在这里造成的。有居民就怀疑,正是这片烂地,堵塞了下水道,才导致这里水浸。退休职工贵叔说,这片平房原本是广州铁路南站职工的临时住房,自从广州铁路南站关闭后,这片平房就没人来理。
一位广州市民告诉记者,还有人维护,公司都走了,还有人管吗?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广州三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缺失
暴雨之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而背后无疑暴露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 2011年7月3日,成都遭遇当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暴雨,据统计,最大降水出现在成都市区的一自动站采集点,5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15.8毫米,市区交通一度瘫痪。2011年6月18日,武汉遭遇全城内涝,整个武汉累计出现88处渍水点,部分地区渍水一度超过两米,交通完全中断,这次内涝直到第二天下午两点才基本消退,由于排水不畅,与武大毗邻的东湖的沿湖栈道被淹,甚至被网友戏称到武大去看海。
如果说这些笑话都是网友无奈的解嘲,那么严峻的数据则显示,我国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排水系统老化严重,按照2011年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也就是说可以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3—5年。然而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而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的缺失更是严重。数据表明,广州三成下水道官网的档案缺失,专家认为,在档案缺失的情况下施工会造成挖错管,在暴雨来袭时还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水浸,呼吁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前要查阅管网档案。
记者调查发现,亚运会前,广州下水道管网属多部门管理,建设和修改管网后,多数下水道档案并未归档,导致广州三成以上下水道管网档案大量缺失。其中,电力电信地下管线缺失率最高,达70%以上。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 方锋告诉记者,它开挖某一种管线的时候,它不知道附近还有其它相关的管线,那么它盲目地开挖下去,可能会挖断电线,甚至是水啊,甚至到煤气这种很危险的管网。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广州规划局重新修订《广州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并对外实施征求意见,按照意见稿中规定,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查阅地下管线档案,并完工后6个月内报送建设档案。如果建设单位在完工之后,不按规定将地下管网归档的话,将会受到处罚。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广州探索“深隧”防涝新思路
面对城市内涝的严重,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规划升级排水系统,然而到底如何进行升级?又需要多大的投入呢?近日广州市就提出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设想,引发专家和市民的关注。
资料显示,香港目前的排水系统是以50年一遇为标准的,一些人就建议广州的防涝能力应与香港相仿。
一位广州市民告诉记者,我想50年一遇应该差不多了,这都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另一位广州市民称,我觉得广州的排水设施不是很好,30年一遇吧。
也有市民担心广州市会遇到比北京更大的雨,应建设更高标准的“深隧”工程。
一位广州市民告诉记者,百年一遇的已经下过了,50年一遇的下过好几次,所以肯定要建设,20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才行。
广州市水务局介绍,建设“深隧”,是为了在下暴雨的时候,一旦地表的雨水径流量超过排水管道标准,多余的水可以流进“深隧”暂时储存起来;当暴雨过后,开启地下泵站,就可以将“深隧”里的水抽入排水管道排走。而且“深隧”可以连通地势低洼地区的排水管道,能有效地调节一个大区域内的排水功能。不过水务局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广州地下浅层的管线已经十分复杂,根本无法办法容纳直径更加大的排水管,只能通过向更深层次的地下找空间。这也为建设“深隧”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一位广州市水务局副巡视员 丁光启,你要把管网重新挖起来,再来埋下很大的管网,难度非常大,涉及到征地拆迁的问题,现在道路已经建好的,又想随便挖一块,带来的交通出行问题都很多。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记者直击:青岛城市排水管网宽到可以跑汽车
最近各地暴雨不断,不少城市的排水系统都遇到考验。但有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却备受关注,那就是青岛,因为很少遭遇内涝,青岛甚至被网友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那么青岛的排水系统究竟是怎样的。
在青岛栈桥边游玩的外地游客可能不知道,就在离栈桥100米之外的这个洞口,就是青岛市区的一个重要排水口。
在青岛排泄雨水的其中一个暗渠,宽三米,高两米五,比城市里有些单行道还要宽敞。整个隧道非常宽,能容下一个大排量小汽车通行,完全没有问题。
记者从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了解到,这种通向大海的排水暗渠,对于青岛的城市排涝功不可没。而这种暗渠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八十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浅海各处。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对周边的,道路上的雨水经收集以后由此排往大海。
刘鲁峰告诉记者,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当时的城市排涝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目前青岛使用的排水系统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总长达到两千九百多公里,德国建造的排水系统占的比例很小,因此网上把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归功于德国人的说法并不正确。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德国时期建造的流水管道,从数字比例上来看,它可能连三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另外,青岛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雨季的考验,没有发生城市内涝,除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健全排水系统起了大作用外,还与青岛自身的地理优势有关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青岛是一个沿海的丘陵地形,这种地形使我们的雨水比较容易收集。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国际链接:各国排水经验
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灾害,应急防灾机制就像城市的最后一层保护伞,承担着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在突发危机面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
英国的地下排水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遍布英格兰地区的所有大小城镇。尽管历史悠久,但这套地下排水系统和洪涝应急机制历久弥新,仍然有效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离地面二、三十米的地下水道中,头顶上面就是英国南部海港城市布莱顿,距离伦敦100多英里。这个排水系统建于15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但目前还在使用中。
以伦敦为核心枢纽的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工程于1865年完工,全长2000公里,遍布英格兰地区的大小城镇和乡村。而与伦敦地下排水系统建于同一时代的布莱顿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度也有40多公里,仍在使用中,当地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加紧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对净水设施维护的资金投入。
在法国,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如今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相当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距离。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这些下水道宛如这座大城市的消化系统,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相当巨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何一条管线泄漏、短路或者其他故障,工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地下维修。现在,巴黎的下水道像河一样可以行船,昼夜灯火通明,每年接待10多万游客。

评论排行
- ·河南唯美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名 涉嫌非...(15)
- ·真相大白-AA国际动漫大骗子(11)
- ·喜郎儿休闲食品加盟骗子,真的很烂,大...(7)
- ·深圳汇佳成ic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是骗子公...(7)
- ·承兴国际给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5)
-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5)
- ·王老吉药业股东层分裂 绿盒王老吉未来...(5)
- ·亚马逊中国扭亏悬念:最低价电商不会搞噱头(5)
- ·MSN频现盗号诈骗 MSN中国被指防护措施不力(5)
- ·多种含乳矿物盐产品未下架 企业吁国家...(5)
- ·各种模型都能打印 3D打印机亮相(5)
- ·惠普对中国供应商使用学生劳动力作出限制(5)
- ·中年白领家庭月入4万元 15年攒出500万...(5)
- ·肯德基浙江海宁两店被查 涉嫌违规处置老油(5)
- ·武汉金满籯酒店易主迷局(4)
- ·京温商城女孩跳楼 传被6保安性侵与警方...(4)
- ·泰国商业部严管5类进口商品质量(4)
- ·交易额不大跌停板成交 贝因美连现诡异...(4)
- ·基金二季度在贵州茅台等10个股上获利最厚(4)
- ·一位藏在仙境的旷世神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