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中联重科遇举报门:销售吹大10倍
2013-01-27 21:13:59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中联重科(8.85,-0.34,-3.70%)(000157.SZ/01157.HK)业绩与行业形势的背离终于从私下议论变成公开举报。昨日,香港媒体报道,一份匿名信举报中联重科财务严重造假,认为过去一年在重型机械市场下...

        面对这一数据,市场一些资深投资人开始“不淡定”了。“中联居然比三一表现还好?”、“市场这么不景气,中联还能赚56亿元”……诸如此类的疑问不断在小圈子中发酵。不过,这些质疑也仅限于圈子中的讨论。

        2012年10月的最后一天,当中联重科的三季报发布时,业绩再次“亮瞎”了投资者的眼睛。2012年1-9月,中联重科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75%,这两个数据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对比之下,同期三一重工[微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8.76% ,柳工则是同比下滑达到72.95%。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中联重科在定期报告中并没有给予“业绩逆势增长”的解释说明,相反,在2012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都给出了“2012年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变化的警示。”

        国际投资者举报

        中联重科业绩“异动”终于迎来了更为激烈的质疑。

        昨日,香港媒体报道,一位自称为国际投资者的人士举报中联重科2012年业绩存在财务造假,并出示了一份“中联重科华东地区销售内部文件”。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尚未能证实这份文件是否为中联重科所有。

        该份文件显示,文件归属公司在华东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正常销售,一种是B类销售,另外一种则是C类销售。据了解,正常销售是指已经与买家签订好,已经确定出货及付款日期等内容的正常订单。B类销售指的是意向订货,但未确定出货日期和付款事宜等,又叫潜在订单。C类销售,则是公司将一些旧有客户套上别间公司而虚构出来的订单。举报方认为,B类订单和C类订单正是“帮助”中联重科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联重科仅华东地区的销售额按年增长幅度足足夸大了10倍……”

        昨日,《金证券》记者接触的中联重科内部人士解释,“公司从2011年开始,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并购等策略,业绩已经提高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混凝土机械上的销售。公司业绩增长是有合理解释的,并不是空穴来风。”而对于举报信中提到的华东市场销售情况,该人士认为,“只要没有确认的收入都是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的数字都是一目了然的,中联重科不可能通过这么幼稚的手段来财务造假。”

        昨晚,中联重科发布澄清公告,表示相关传闻均不属实,公司不存在“财务造假,将部分未实际销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订单计入正常销售额内,以夸大利润表现”的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中联

上一篇:壹桥苗业被指隐瞒关联交易 年报隐匿村书记
下一篇:中联重科涉嫌财务造假 A股复牌后重挫超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