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脱贫致富需摸清市场脾气 嵩明生菜大王生根麦当劳
2013-03-18 19:28:59   来源:昆明日报   评论:0 点击:

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多亩扩大到了1200多亩;种植地域由小麦冲村发展到杨桥乡、白邑乡、寻甸、泸西等4个县区8个乡镇;由原来的10多户种植户发展到700多户;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成在麦当劳二级供应商中,生产面...

    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多亩扩大到了1200多亩;种植地域由小麦冲村发展到杨桥乡、白邑乡、寻甸、泸西等4个县区8个乡镇;由原来的10多户种植户发展到700多户;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成在麦当劳二级供应商中,生产面积最大、产品质量最好的一家。近10年的艰辛,嵩明人蒲长文种生菜种出了大名堂,与麦当劳等外国餐饮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菜大王。

    为改变家乡踏上新征程

    1992年9月1日,来自嵩明10大贫困村之一的麦冲村的蒲长文来到嵩明县职业高级中学报到,随后就读于家庭经营专业班。三年学习期间他担任班长,他以勤劳、善良赢得同学、教师、领导的赞扬。

    他以进取、求索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他的踏实、刻苦取得了各科的成绩优异。他曾在《我爱我的专业》作文中写到:“我是大山的儿子,我的父老乡亲生活在十分贫穷落后的夹皮沟,我来校的目的就是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正是这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催化出了蒲长文许多事迹。1995年7月,蒲长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凭着坚实的专业技术,凭着“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征程。

    蒲长文毕业后经历了二次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抉择,第一次,由于家乡环境条件非常差,全村每年人均收入不足250元,自己的家庭经济也十分困难,难以支持自己创业,但贫穷落后的家乡人民是多么希望有人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啊!此时,阳光集团招工,虽然回家创业是他的理想,但他也深知,只有在广阔的蓝天中飞翔,才能拥有雄鹰的翅膀。于是,他到了阳光集团,被聘为技术员,主要负责蔬菜中生菜、青花、洋葱等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他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积极肯干,勤学好问,认真管理,试种获得了可喜成功。

    返乡创业不畏坎坷多

    公司根据市场需要,重点发展生菜,并跟麦当劳一级供应商可诺奈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生菜全部供给可诺奈公司。在公司工作的6年时间里,蒲长文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系统地掌握了绿色生菜的全套技术,并通过考试拿到了美国的“巴斯克维奇”的证书。但由于诸多原因,生菜合同被终止了。蒲长文内心似乎被千年的寒冰冻住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潮水翻腾:“难道嵩明的生菜就此停止了吗?我学到的这些技术就这样浪费了吗?”他又想到了家乡的浅价值土地产生着低效益,想到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们贫穷落后的生活,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决定回到家乡去发展,带领乡民脱贫致富。

    2003年4月,回到家乡的蒲长文经过反复思考、分析,做出了三步走的安排:第一步,测试土壤、空气、水分等相关数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获得了海拔1800—2000之间的土地;土壤PH偏酸,水分充足无污染,光照条件好,适应绿色蔬菜种植。第二步,动员亲戚朋友种植,在他三番五次的动员下,几户亲戚朋友试种了30多亩生菜,生菜试种出来了,且品质很好,可是,由于没有销售合同,光靠本地市场销售是赚不到钱的,因为嵩明人没有吃生菜的习惯。结果一分都没有赚到。

    脱贫致富需摸清“市场脾气”

    要脱贫,要致富,只有找市场,才能发展。于是蒲长文又迈出了艰难而又可喜的第三步。他离别了家乡,离别了父母,离别了妻儿,东奔西走,南行西涉,最终找到了可诺奈公司。

    公司领导太了解蒲长文及他的生菜种植,同意他为供应商。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他只敢签订每月40吨的长年合同。合同有了,就等于有了生菜种植的市场靠山,蒲长文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了家乡,大力动员村民种植生菜,并与农户签订了收购保价合同,每公斤结实生菜0.85元,散叶生菜0.15元。还向农户承诺,一旦因公司不收生菜,赔偿农户每亩300元的投资成本。有了这样的合同保障,无疑给村民吃了定心丸,灌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村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生菜种植发展很快。实际第一年每月供应量已突破40吨(实际是80吨),而且品质在麦当劳二级供应商中是最好的。他以朴实待人,以质量信誉为宗旨,赢得了农户和可诺奈公司的信任。

    2004年,合同量增至每月120吨,结果每月150吨,占云南供应量的52%,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多亩扩大到了1200多亩,并建立了生菜种植基地——伟成。种植地域由麦冲村向外扩大,发展到杨桥乡、白邑乡、小街镇、大哨乡的贫困山区,而且扩大到寻甸、泸西等四个县区八个乡镇;种植户由原来的10多户发展到700多户;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到(2005年)在麦当二级供应商中,生产面积最大的3500亩,每月供菜量400至600吨,产品质量也是最好的一家。

    为乡里乡亲实行三免培训

    种植发展了,农户的收入也大幅度地增多。以麦冲村为例,原来人均收入不足250元,2004年仅生菜一项纯收入人均达到2500元,比过去翻了10翻,收入最多的家庭超过了5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达3500元,比过去翻了14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是10前的30倍。过去,村里边一辆摩托都没有,现在村民已购买了60多辆,有的家庭还买了汽车,过去村里没有一个大学生,现在已有20多个大学生;过去,村里出山的路是崎岖不平的牛车路,他先后两次投资20余万元,修通了方便汽车畅行的土石路,为村民解决了以前牛拉马驮的困难;过去,村里的300多亩楼梯型水田,他先后筹资12万元,建成了田园;他还利用农业部门的项目资金200万元完善了900多亩山地、300多亩水田的机耕道路、沟渠供水系统的建设,使全村的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00多亩增加到1000亩,种植成本降低了20%,每年为群众增收100多万元。为稳定发展,他组织成立了“嵩明县生菜种植协会”,农户们推举他为会长。

    蒲长文在生产实践中深深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为了增加农户种植水平,他拿出钱来举办培训班,培训对象除协会会员外,只要愿学种植的其他农户均可报名参加。培训实行三免,即吃饭免费、住宿免费、资料免费。大型培训,一年至少一次,请专家给农户授课;小型培训,每个生产点至少三次。通过培训,种植户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生菜产量、质量得到提高,更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达娃梅朵通讯员吴彦宁张兴华朱忠元(昆明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脱贫致富 摸清 市场

上一篇:吉野家道歉称“个别店疏漏” 停业整顿
下一篇:双汇的救赎:瘦肉精事件间接影响至今犹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