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三问蒙牛收购雅士利
2013-06-20 22:17:27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评论:0 点击:

6月初,工信部刚刚发布“双提”方案,其中称将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半个月后蒙牛即鸣响了第一枪。18日,继被"国家队"收编、老牛团队成功套现后,蒙牛又传出重磅...

6月初,工信部刚刚发布“双提”方案,其中称将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半个月后蒙牛即鸣响了第一枪。

18日,继被"国家队"收编、老牛团队成功套现后,蒙牛又传出重磅消息:将斥资最多超过110亿港元(近87亿人民币)收购雅士利奶粉。同日,工信部领导在召集的全国120多家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参加“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上表态称,这是一个“相亲日”,希望能成就若干成功的“婚姻”。众多行业人士认为蒙牛与雅士利将双赢,但在我看来,下乐观结论还未时过早。

为何?我有三问:

一问,政府意志凸显,“大”不等于“强”?而期望以政府意志主导集约规模化救赎模式往往易陷入"大而不倒"陷阱中,最终纳税人埋单。此次收购有工信部的出面,以及两家企业的“1+1”,众所周知,蒙牛的靠山中粮集团,可是响当当的大央企,此番动作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意志。而以强有力的政府意志来解决相对棘手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通常的做法,并在多个行业有所体现。

当然,即使不出现此次并购,工信部也已多次强调国产乳企要强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提高国产奶粉的质量和信誉度,孰不知兼并重组和提高质量、信誉度并无直接关联,就像“大”不等于“强”一般。大品牌做出来了,过硬不过硬却很难说。工信部真正的职责应当是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定准入机制,这一工作做好了,国产奶粉的质量和信誉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问,并购效果未必大于2,规模化不等于集约化。先是与达能合资,接着吃下雅士利,一头补酸奶一头喝奶粉,其实都是外延式突围思维作怪,惟独懒于内涵式发展,如此易走向反市场化道路,陷入“尾大不掉”之新困局。

集约化发展之内核应当是质量、效率效益与人才。虽然我们不能将蒙牛疯狂的外延式突围概括为粗放增长,但蒙牛“火箭的速度”背后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只一两例了。

规模化不等于集约化,频频暴露出各种问题后的蒙牛在自身问题尚未捋清之时又连续进行大动作,不免惹人担忧。况且雅士利多年在张氏家族的掌控下在奶源、管理等问题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否则其股价也不会难超2010年每股4.2港元的发行价。

而这些问题此时也都转移到蒙牛一端,自身的问题与新进的问题将汇集一处,双方内在的病因注定让这场并购难以达成1+1大于2的效果。如若长此以往过于重视外延式扩张,而忽视内在修正,问题的累积必将使蒙牛不堪重负。

三问,雅士利创业团队以及投资者成功“解套”的同时,行业生态或进一步被"破"?

据了解,雅士利张氏家族此次成功套现70多亿,接近80亿,这不仅让雅士利的创业者们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投资者也乐于收获——雅士利的背后有凯雷、复星等投资者的影子,它们的第一要义其实就是套现。

一方面或打开行业的潘多拉盒子,毕竟谁都知道中国奶最难做,能坚持到何时,谁都不敢预测;另一方面又给人以“国进民退”之口实,而囯家队又存在被“上套”的可能性。

随着国家对乳业监管的日益严格和国产奶粉的萎靡不振,众多乳企的不安全感正在加剧。此番并购潮,将成为他们脱离这一泥潭的“良机”,将问题转嫁给国家队。

若干年后,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图景,数个大体量的国有乳企,占据了国产奶粉的绝大多数份额,而问题却不断,质疑不断?我们不知道。

在蒙牛收购雅士利之后,据工信部的方案,可能还会有不断的兼并重组。也因如此,乳企不应忘记,在接受了被购企业的资源、渠道、客户的同时,更应小心翼翼,毕竟堆砌到一起的不只好处,还有坏处。不过事情演进的情况,到底如何,我也只是一家之言,还需拭目以待。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乳业能争口气,但不是通过机械的方式,而是建立在内涵式增长基础之上的真正成熟。

相关热词搜索:三问 蒙牛 收购

上一篇:媒体称农夫山泉“常胜”有秘诀:对手永远有阴谋
下一篇:双汇融资79亿美元海外收购 中行提供40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