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 北大上网非易事 墙内高校究竟少了什么?
2013-10-28 18:21:52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摘要:报道注册,来到宿舍,卸下行李,见过舍友。一天忙碌后你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网络,想上微博向粉丝们一表自己内心的激动。但当你敲入网址后,发现页面上跳出的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该页无法显示 高雨莘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2013年07月27日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知名的高

  摘要:报道注册,来到宿舍,卸下行李,见过舍友。一天忙碌后你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网络,想上微博向粉丝们一表自己内心的激动。但当你敲入网址后,发现页面上跳出的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该页无法显示……

  高雨莘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2013年07月27日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知名的高校之一。仅仅从每年夏天在校园里不计其数的观光旅行团和在北大西门牌匾下排队留影的人群,便可窥见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过我与目前在读和已经从北大毕业的朋友们聊天后却发现,在这所名校上网可不是一件易事。

  北大“三道墙”

  设想一下倘若你是一名即将入校的大一新生,在9月入学时将会经历的场景:经过十年寒窗以后终于来到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你报道注册,来到宿舍,卸下行李,见过舍友。一天忙碌后你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网络,想上微博向粉丝们一表自己内心的激动。但当你敲入网址后,发现页面上跳出的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该页无法显示”。试试搜狐百度,统统不行,能够登录的只有北大校园网。万般无奈之下,你询问校方,发现欲从北大上网,必须先从校方获取专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有了用户名和密码,可以查邮件,写微博了。新学期开始,你一头扎进繁忙的课程中,常常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国外的学术网站上发表了科研新成果,你需要参阅,却又撞上一道屏障:任何服务器在海外的网站都需要向校方单独缴“外网费”才能登录。根据上外网的时间,学校提供两个“套餐”:对教职工,每月30元的网费可以上80小时,包月为100元。学生可以“享受”半价。

  缴纳了“外网费”,你终于基本理清了上网的障碍,面前所剩下的,便只有那堵让人无可奈何的“防火墙”。不过这时,你起码和其余五六亿中国网民一起站在了同一条标准线上。或许你下下狠心,花80美元从国外购买一年的翻墙软件使用期,或许你掂量掂量,决定用国内免费但不稳定的翻墙软件将就,或许你感到过程太过繁复,决定干脆放弃Facebook、YouTube、《纽约时报》和Twitter。毕竟长这么大,没有使用过这些网站也活得有滋有味。

  在听说了北大上网的一系列过程后,我不禁好奇,打听起别的学校的情况。在清华,学生同样需要用户名与密码才能使用校园网络。访问国内网站每月6.5元,访问国际网便按流量计费,每兆1元。在北航读研究生的朋友介绍说,由于宿舍容纳不下所有学生,许多学生住在校外的公寓楼里,网络限制相对宽松,但是由于北航的研究领域涉及高科技敏感内容,“VPN最好不要使用太多,”他含含糊糊地说。

  对于在国外接受了两年高中和四年本科教育的我来说,在听说了北大和国内许多其它大学的网络审查制度时,感觉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大学本是获取知识、交流观点、培养思想的最核心场所,信息流通与言论自由对大学至关重要。然而或许恰恰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大学受到比别处更严格的信息管制。在社会日益开放,信息流通前所未有发达的今天,中国的一流大学在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在对言论管制习以为常的中国人眼中或许见怪不怪,但与世界各国大学相比可算匪夷所思。这种校园言论氛围对学生的能够想见的影响或许有限,甚至有人认为微不足道,但它对学生以及学校潜移默化的长久影响却难以估量。

相关热词搜索:北大 上网 易事

上一篇:30省GDP总额超全国三万亿 重复统计及注水是主因
下一篇:山西能源大县财收吃紧:24小时盯守煤企账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