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制 > 正文

嘉宜美对抗宜家
2013-03-01 11:13:2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华富网(http://www.huafu08.com)据法治周末讯:代工厂们背靠国外订单好乘凉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宜家代工厂们与老东家决裂,成立了与宜家风格类似的嘉宜美。模仿授权企业,是很多代工厂转型...

  华富网(http://www.huafu08.com)据法治周末讯代工厂们“背靠国外订单好乘凉”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宜家代工厂们与老东家决裂,成立了与宜家风格类似的嘉宜美。模仿授权企业,是很多代工厂转型时想到的一个捷径,然而模仿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隐患,就是知识产权侵权。

  另外,嘉宜美或许更应考虑的是,模仿之路能走多久,如何能够摆脱宜家的影子,树立嘉宜美独特的品牌形象,获得长远发展

  【全球代工史的中国轮回】

  二战后 欧美成熟的商业企业和品牌逐步形成了主力军。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日本、韩国以及香港等地区逐渐成为欧美品牌代工的主战场。在这20年左右的亚洲首次代工潮中,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迅速崛起。

  上世纪80年代 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已将其自主品牌带进了全球经济发展潮流中。中国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成为代加工转移的最佳对象。

  近几年 代工方式日渐式微,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代工链条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 很多代工方式开始向具有更低成本的东南亚国家转移。

  一切都在变。

  1997年,曹跃伟的耐力木业成为宜家在中国的代工厂。那时,包括曹跃伟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的确,在那个时候,对于很多中国的工厂来说,能够为国际大企业提供代工业务,不仅无上荣光,而且是一种能够稳定、快速赚钱的方式。而对国际企业来说,利用中国廉价的资源生产产品,再以高价销售,同样也能获得丰厚的差价。

  双赢之下,中国很快成了“世界工厂”。在东南沿海一代,服装、电子零配件、眼镜、玩具等领域的很多企业,都是以代工业务为主。

  然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当中国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各种要素成本都在上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中国的绝对优势,曾经的世界工厂也不再是外国企业眼中最理想的代工之地。

  国际企业与中国代工厂之间的利益不再统一,面临着可能被国际企业抛弃的可能,“分手”也成了不少代工厂主动的选择。

  以曹跃伟的耐力木业为代表的十几家代工厂,就选择与宜家主动决裂。

  宜家不断压低采购价,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成为这些代工企业选择自立门户的主要原因。

  “分手”之后,为了自救,曹跃伟联合十几家前宜家代工厂负责人组建了销售家具的嘉宜美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嘉宜美 对抗 宜家

上一篇:网曝盐城建湖森达集团名征地实倒卖发横财
下一篇:长沙岳北渔场安置小区成官员栖息地 维权遭逼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