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中联重科被指内部公关人才济济 多来自消费行业
2013-01-25 19:25:08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新快报记者 陈永洲在某媒体报道的比尔盖茨基金持三一重工或损失1.5亿元最终被认定为虚假报道、乌龙事件后,三一重工(10.62,-0.08,-0.75%)(600031)某高层昨日向记者表示此次被抹黑并非偶然。回顾近年来工程机械...

        ■新快报记者 陈永洲

        在某媒体报道的“比尔盖茨基金持三一重工或损失1.5亿元”最终被认定为虚假报道、“乌龙事件”后,三一重工(10.62,-0.08,-0.75%)(600031)某高层昨日向记者表示此次被“抹黑”并非偶然。

        回顾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异常喧哗,三一重工、中联重科(9.20,-0.11,-1.18%)(000157)间的纷纷扰扰俨然已成为财经界定期上版的“娱乐头条”,然而其他行业巨头如徐工、柳工(10.24,-0.21,-2.01%)等,曝光率却低许多。

        国内某公关企业的观察人士解读这一“怪圈”时则注意到一个细节:近年来中联重科高薪从大众消费品行业揽来多名品牌高管。“他们将消费品行业的品牌竞争手段引入工程机械行业,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难免造成负面影响”。

        中联阵营里的“公关专家”

        从“行贿门”到“裁员门”、“间谍门”乃至“迁都门”,疲于应对和澄清各种“关注”的三一重工近日再因QFII持仓而又“被娱乐”了一笔。尽管最终消息被证伪,但却折射出本不属于大众消费品,素来平静的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来生态环境已骤然生变。

        “行业类似于家电行业的贴身肉搏、揭短抹黑式的暴力营销手段接踵而至,三一重工从中对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不堪重负。”三一重工某高层向记者坦言。

        客观看,受益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景气,工程机械公司近几年来的业绩增长并非不强劲,甚至取得三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55%(截至2011年年报)。然而,行业巨头却频被拖入各种“门事件”,国内某公关企业的观察人士称,这一“怪圈”与行业营销氛围的骤变不无关系。

        2013年元旦前夕,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生产力学会等单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全国企业文化论坛暨首批星级企业品牌评价发布会”。会上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称,中联重科品牌价值再次实现新跨越,“2009年-2012年,公司的品牌关注度上升了三倍”。

        记者采访分析人士发现,在中联重科引以为傲的数字背后,除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和并购版图的扩张外,更有一批来自大众消费行业的“公关专家”。

相关热词搜索:中联 内部 公关

上一篇:中国神华下属分公司煤制烯烃项目因环境违法被罚
下一篇:中兴通讯业绩挖坑:中国人寿持巨量股份死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