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纵”洋品牌背后的监管瓶颈
2013-01-08 09:41:03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华富网(http://www.huafu08.com)据中国企业报讯:一双售价高达1299元的耐克双气垫篮球鞋,在消费者付出比国外高500多元的价格后,发现只是一个有气垫的产品。基于虚假广告的认定,近日,耐克公司被处以487万元的罚款。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工商部门针对跨国公司发出的一记鲜见的“重拳”。
事实上,跨国公司在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对中国消费者实施双重标准的事件一直存在,但不知为什么,不管舆论掀起多大的惊涛骇浪,许多事件最终不是大事化小就是不了了之,真正让中国消费者眼眉吐气的不多。
曾是耐克最大的制鞋基地
“这次处罚的金额同国外相比虽然不算很高,但在国内也是破天荒的一个大数额。”北京市德鸿律师事务所朱正良律师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监管执法究竟能产生多大作用,对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一事件,一年之后,北京工商局才针对耐克的误导性广告开出罚单。有人猜测,时隔一年,北京工商局终于下定决心向这家来头不小的洋品牌出拳,看来是经过了相当谨慎的权衡和考量的。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的谨慎也许有不得已的苦衷。中国曾经是耐克最大的制鞋基地,2001年生产了耐克40%的鞋,生产量在世界各国排名第一。近年来,中国受到来自越南等国的强有力竞争。2010年,越南超过中国,生产量占耐克总产量的37%,中国退居第二,占34%。从优化投资环境的角度而言,面对耐克这样的投资商,监管部门在执法时可能不得不有所顾忌。
这些年,洋品牌在中国搞“双重标准”的行为屡见不鲜。
自2009年以来,强生产品在各国被召回25次,但这些召回基本不涉及中国;丰田汽车多次召回产品,但每次中国大陆都成真空区;哈根达斯冰激凌在国内拥有“贵族”身份,单球价格超过30元,而在国外,一斤仅50元……
国外品牌在中国实施“双重标准”时越来越得心应手。
很多人为此追问,以人性化管理、规范经营为标榜,并在全球范围推广品牌的跨国公司,他们在自己国家时一言一行都绝对合乎法律,以“守法楷模”自居,为什么一到中国言行就大相径庭,处处暴露出资本的血腥与霸道?
对此,人们试图做出各种合理的解释:中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洋品牌违法成本过低,起不到震慑作用。执法领域中选择性执法明滋暗长,一些洋品牌借助于并不透明的渠道,能轻松搞定执法者;洋品牌进入中国,隐形成本加大,不得不拉高价格……凡此种种,虽说不无道理,但都只是特殊性的表层解释,更深层次的原因等待着人们探究。
上一篇:浩泽公开造假折射净水行业乱象
下一篇:维护农民工“十有”权益

评论排行
- ·河南唯美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名 涉嫌非...(20)
- ·真相大白-AA国际动漫大骗子(8)
- ·喜郎儿休闲食品加盟骗子,真的很烂,大...(7)
- ·深圳汇佳成ic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是骗子公...(7)
- ·承兴国际给镇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5)
-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5)
- ·王老吉药业股东层分裂 绿盒王老吉未来...(5)
- ·亚马逊中国扭亏悬念:最低价电商不会搞噱头(5)
- ·MSN频现盗号诈骗 MSN中国被指防护措施不力(5)
- ·多种含乳矿物盐产品未下架 企业吁国家...(5)
- ·各种模型都能打印 3D打印机亮相(5)
- ·惠普对中国供应商使用学生劳动力作出限制(5)
- ·中年白领家庭月入4万元 15年攒出500万...(5)
- ·肯德基浙江海宁两店被查 涉嫌违规处置老油(5)
- ·基金二季度在贵州茅台等10个股上获利最厚(5)
- ·武汉金满籯酒店易主迷局(4)
- ·京温商城女孩跳楼 传被6保安性侵与警方...(4)
- ·泰国商业部严管5类进口商品质量(4)
- ·交易额不大跌停板成交 贝因美连现诡异...(4)
- ·方仕敬:魔声做耳机源于对音乐的热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