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等了
2013-01-11 14:57:37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不能再等了  2013年1月11日 09:09-经济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锟  刘锟   日前《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西安开业的全国第一家3D打印照相馆:以后洗出来的照片,将是缩小版的克隆人。然...

  不能再等了

  2013年1月11日 09:09-经济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锟

  刘锟

   日前《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西安开业的全国第一家3D打印照相馆:以后“洗“出来的“照片”,将是缩小版的“克隆人”。然而,面对火热的市场,笔者从上海3D打印经销商的反馈看,与北京、西安等地相比,上海在快速成型产业领域似乎掉队了。

   其实,3D打印并不“年轻”,早在1984年美国人查尔斯·哈尔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3D打印机,并创立目前3D打印领域的领跑者3DSystems公司。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清华、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北航等高校就已介入此领域的研究,如今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并成立相应的3D设备制造企业,目前部分技术甚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激光直接加工金属技术发展较快,有望率先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制造。然而,这些似乎都与上海无关。

   有人认为,3D打印就是个噱头,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然而,在汽车配件、卫生医疗等领域3D打印的作用已经举足轻重。比如,在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种类多,性能要求高,需要反复测试,运用3D打印不但可以提高研制速度,还可以直接加工出特殊复杂的形状,简化装备结构设计。一份权威3D产业报告表明,目前全球3D市场销售超过15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52亿美元。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美、日之后,3D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去年10月,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清华、北航等科研机构和3D行业领先企业发起成立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遗憾的是,联盟主要成员中几乎没看到上海企业的影子。

   随着国内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于快速成型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作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的上海,不能再“观望”。据预测,未来美国3D Systems和Stratasys两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占到80%以上。因此,专家建议,上海可以避开市场充分饱和的设备制造领域,在3D打印的上游软件设计和下游耗材方面打开突破口,特别是在国内外都相对处于薄弱的耗材领域,上海的新材料研发优势也许能够有所作为;同时,应该建立3D打印产业发展的系统观念,将其与工业模式的转变完美融合。而对市场更敏感的经销商则认为,上海应利用面向长三角的地理和人才优势,率先成立“3D打印服务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不能 再等

上一篇:大众基本完成大陆DSG软件升级
下一篇:超日太阳卖子自救 银行抽贷10亿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