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统计局发布的基尼系数反映趋势完全可信
2013-01-22 23:42:39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2003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数据公布后,国内便出现了种种质疑声。昨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在其微博中指出,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比实际低,但其所反映的趋势完全可信。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自2003年的0.4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2003年至2012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数据公布后,国内便出现了种种质疑声。昨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在其微博中指出,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比实际低,但其所反映的趋势完全可信。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自2003年的0.479呈波动向上趋势,直至2008年的峰值0.491,然后逐年回落至2012年的0.474。在当日的新闻发布现场,就有记者提出质疑,数据显示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基尼系数0.481与此前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0.61差距较大。在大量的质疑声中,经济学家许小年在个人微博中评论说:“假数真评,我有病?”,并直言,基尼系数“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更有网友辛辣点评:“那应叫‘比基尼’系数,重要的部位已经被屏蔽了。”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无论是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我们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统计制度,都需要一个规范的抽样方法,都需要一个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都需要一个严谨的发布态度。”

  李稻葵说,统计局的基尼系数比实际的低的原因在于入户调查的样本偏于中低收入家庭,涉及高收入家庭太少,但基尼系数所反映的趋势完全可信,这是因为影响全国收入基尼系数的最大因素是城乡差距。

  李稻葵解释,近几年由于民工工资上升,城乡收入差距显著下降,全国基尼系数下降则顺理成章,“但是这不等于说城里人所最关心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

  关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李稻葵曾在其近期署名为《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居民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从2008年开始,这一情形开始反转,到2010年,这一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41%上升到48%,劳动工资,尤其是蓝领工人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其年增长速度在很多地区达到20%以上,同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截至2011年已经上升至接近42%。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劳动力供应市场的大逆转。

  李稻葵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从2004年的1.5亿下降到2012年的30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劳动工资正在补涨。近年,劳动工资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增速,甚至于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速。这一变化带来了劳动收入的上升,带来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带来了消费上升等等一系列变化。

  附录:

  何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1922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目的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这一系数摇摆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均衡。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以上的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当基尼系数达到0.6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122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是丹麦,为0.247;基尼系数最高的是纳米比亚,为0.743;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基尼系数为0.469,处于中间偏后的位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07年基尼系数为0.484)。日本为0.249,韩国为0.316。


相关热词搜索:统计局 发布 基尼

上一篇:2012年重庆GDP总量达11459亿元 增速居西部第一
下一篇:地方融资平台再现"钱紧"危机 点刹政信合作产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