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鞋业抗辩欧盟反倾销:6年500万诉讼费
2013-01-26 14:28:44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这是奥康鞋业今年的第二个好消息,上一个是——上市成功。2011年销售额近30个亿,净利润4.5亿。奥康还在不断增加新的直营店和细分品牌,这看似是一个不差钱的官司,但近500万的诉讼费仍让一般企业望尘莫及。北京...

        这是奥康鞋业今年的第二个好消息,上一个是——上市成功。

        2011年销售额近30个亿,净利润4.5亿。奥康还在不断增加新的直营店和细分品牌,这看似是一个不差钱的官司,但近500万的诉讼费仍让一般企业望尘莫及。

        北京时间11月15日,欧盟高等法院下达判决书,裁定奥康诉欧盟皮鞋案措施涉及的欧盟反倾销法规某些条款的解读是正确的,并推翻了欧盟普通法院作出的一审裁定,高等法院认为一审判决不当。漫长的6年里维权,奥康终赢得了抗辩欧盟反倾销的胜利。

        而迟来6年的结果曾被无数次寄予厚望。奥康不是第一家赢得反倾销胜利的公司,在此之后的11月27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取消对中国进口的打火机征收反倾销税——此前,打火机行业与倾销税斗争了20载,以至于这一行业沦为夕阳。

        服装行业对于地区经济支柱远比打火机行业要大。胜诉的消息给温州和东莞的服装行业带来了励志样本——但退税、汇率以及利润不断降低的坏环境下,一家公司如何度过寒冬,才能在更大的战场上搏杀?

        打击

        在2005年7月8日这一天,奥康鞋业的多数员工是从网上得到“反倾销税”的消息——欧盟欲对中国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案调查——这个重磅炸弹同样出现在当天商务部网站的首页。

        任何人都措手不及。彼时的奥康鞋业有80%的产品都销往欧盟,而温州、东莞的服装、皮革业在当时还未感受到如今的经济寒冬,中国制造转轨的声音也没有像现在这般高涨,“反倾销”三个字因此掷地有声。

        消息是在上午公布的,令人不安的结果很快被意识到——欧盟的客户是否会取消订单。这天的中午,奥康鞋业负责国外客户对接的李海军收到邮件,一位来自欧盟的客户在信中写道:非常反对欧盟的这种做法,愿意与奥康一起应对反倾销。

        尽管来自欧洲市场的客户与反倾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信心,但在2006年,这场反倾销战役也使得欧盟为第一出口市场的温州鞋业整体受挫,来自欧盟的订单猛跌40%,这对鞋类出口额占浙江省出口额五分之三强的温州鞋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希望被寄予奥康——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温州鞋业公司。其自2001年开始从事外贸业务,一开始零散的外贸OEM订单再后来慢慢做大,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和产业集群的效应让奥康在一群国际竞争者中总能轻松胜出。

        那时奥康鞋业,在欧盟的最大合作客户是意大利的GEOX,尽管在1999年,奥康就与意大利设计师马尼奥合作,并在纽约开设了跨国经营的连锁专卖店,但GEOX的贡献也不可小视——这家公司直接派来全球几十个工厂的厂长进驻奥康,并为其改进了生产工艺和流程。

        但眼下,欧盟的反倾销条例几乎将奥康逼入绝境——除了皮质的劳保鞋、滑雪靴和运动鞋/靴外,其他所有的中国皮鞋都将被列入欧盟反倾销的“黑名单”,其立案的依据是以巴西每双鞋35美元的制造成本为标准,中国远低于此的出口价格具有倾销嫌疑。

        奥康很快意识到GEOX和其他客户的进口成本将平白无故地增加。

        反抗,这是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在接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除此之外,他和所有温州鞋企的老板一样,感到震惊和不解。

        事实上,欧盟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早有案例可循。王振滔和他的团队首先想到的是3年前的温州打火机反倾销调查——在2002年的这场“战役”中,15家烟具企业联手向欧盟提出“产业无损害抗辩”。他们统一聘请应诉代理律师并成立应诉小组,并于2003年为中国打火机企业打赢了欧盟反倾销第一案。

        抱团取暖效应让奥康对反倾销战役看到一丝希望,并且还有时间——欧盟要到2006年10月才会公布仲裁结果,但对于奥康鞋业和温州鞋革行业协会来说,一年的时间一点都不多。

        演讲

        经验对于奥康鞋业极为稀缺,尽管打火机行业之前的胜诉已经堪称典范,但其运作模式和与服装行业的差别,导致奥康必须在一个新的战场上摸索——在第一年的反倾销战斗中,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几乎都是用“演讲”来对抗欧盟——叫冤抵不过法律条规,在一年后的2006年10月7日,欧盟还是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统一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

        这一系列看似无助的“抗议”从2006年5月18日开始——欧盟反倾销“六方会谈”在重庆璧山中国西部鞋都举行。王振滔联合百家鞋企代表发表中国第一个抗议欧盟鞋类反倾销《重庆宣言》;然后是5月2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听证会”上,奥康的“抗辩团”当场抗议欧盟对中国鞋做出不公正的反倾销裁决——中国皮鞋出口欧盟的价格很高,根本不构成反倾销,这是欧委会为保护本国产业而作出的一项不公平的决定。

        而6月15日,王振滔赴西班牙阿里肯特市参加鞋业论坛,他的身份是中国鞋企的唯一代表,那个论坛上,王振滔的专题演讲为“增进交流,合作共赢——开创中西鞋业发展新局面”——在当时,这个讲话甚至被业内视为中国鞋企赢得欧盟反倾销终裁而增加胜算的筹码。

        那时,王振滔面对记者是自信的。

        “我们始终相信,他们的法律是客观的、公正的”;“其实,我们已经注意到国际上的一些声音,对奥康的行为是给予了肯定的。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从这些声音,我们也看到了国际社会的公义所在。”

        相信演讲的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奥康在国际上的发声被关注。在6月末,王振滔再次启程去欧盟提出抗辩。后来欧盟的仲裁结果,让这次言辞激烈的演讲成为一次成功表演,但最后的结果是,王振滔被请到一个漂亮的公园吃饭——为他的讲话吃饭。

        不沉默的奥康和王振滔在不断奔波,缺乏国际法律意识的年景里,奥康成了一个靠宣讲维权的企业——措辞一而再的严厉,但却无法说服依仗法律说话的欧洲人。

        而在彼时,与紧促的时间、不着方法的维权相比,奥康的内部反而并没有因此受到过大的波及——GEOX的订单量并未下降,一些工艺难度高、技术含量高的订单依旧放在奥康,转移至其他国家的只是一些工艺要求不高的订单。但奥康毕竟是积累了几十年的资本和技术,与之相比较,大批温州鞋企都在反倾销的战场中不断地消耗着自身的养分,前进的脚步越加缓慢。

        “从损害认定上来说,欧盟有些不太符合WTO 法规,也不太符合自身反倾销法的做法。”奥康鞋业反倾销的代理律师蒲凌尘说——他是中国打火机打赢入世反倾销第一案的辩方律师,也是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中最早全面成功的案例——云南马龙黄磷反倾销案的代理律师。但实际上,那时的王振滔,还没有对法律层面进行研究,演讲是成功的,但没有制止欧盟的仲裁。

        法律

        演讲让奥康成为不沉默的少数派,但影响着更多企业的仲裁结果也在不断发酵。在欧盟正式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皮鞋产品实施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中国涉案企业总数达到1200多家。

        而一纸仲裁结果,也让王振滔重新开始思考“争辩”的方式。他开始明白,与欧洲政府打交道,演讲和措辞或许能打动人,但法律才最具说服效应,“以法治法”,是奥康和温州鞋企的下一个行动目标。

        2006 年12 月28 日,奥康鞋业、泰马鞋业、金履鞋业及新生港元鞋业四家企业的上诉材料,已被正式递交至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法院。欧盟法院也正式受理了中国鞋企的诉讼请求。

相关热词搜索:奥康 鞋业 抗辩

上一篇:酒鬼酒事件诡异:100万股买单送死 跌幅超预期
下一篇:新股发行或变 有望减轻市场压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