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期货 > 正文

雨润游走于微妙政商关系:质量陷阱 下个蒙牛?
2013-01-28 22:09:49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雨润一出手便技惊四座。2012年3月12日,雨润集团宣称,将投资100亿元在徐州市彭城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签约当天,徐州市四大班子尽数出席,地方主要领导的评价近乎眩晕,此项目……甚至将改变徐州经济...

        被非议的赢利模式

        在不同的场合,祝义才称,雨润是一家有着农业概念的食品企业。

        中国的农业问题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各级政府为推动农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各种刺激农业发展的政策。当经营政商关系比市场竞争更容易获得成功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更为容易的“捷径”。

        一旦在特殊的情境下获得巨大的成功、而环顾四周又无人跟上时,雨润的胃口也被无限地撩拨。

        2008年8月,国家《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条例中首次体现了国家规范生猪屠宰行业、整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决心,并对企业进入屠宰领域进行扶持和贴补。

        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很快成了雨润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目标。

        2008年11月,雨润与周口市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建设屠宰场项目,规划每年屠宰250多万头生猪。自此之后,雨润先后在安徽、湖南、河南、山东、新疆、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其速度之快、出手之迅猛,令人叹为观止。到2011年底,雨润在全国拥有31个屠宰场,实际屠宰产能达到了4000万头。

        但这样的激进扩张很快被指“暗藏玄机”,屠宰场似乎是在“钻政策的空子”,只是雨润获取政府补贴的一个“重要道具”。

        2007~2009年,雨润每年新增产能达380万头、400万头、750万头,而就在这几年内,雨润年均获得政府补贴近2亿元,同期的竞争对手双汇年均只有1000万元。而到了2010年,雨润更获得政府补贴近6亿多元。

        补贴甚至成为雨润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

        2007年,雨润的政府补贴占税前净利润的比例一直维持在8%以上,到了2009年达到了22.5%,2010年更提升至26%。

        补贴并不仅仅是雨润单一的“额外收入”,这其中,一个原本有些陌生的“负商誉”一词开始为更多的公众所熟知。雨润食品在财报中解释,商誉(负商誉)于收购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时产生,是收购成本“超出”被收购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通俗地说,就是低价买进高于收购价格的差额部分,而部分将被“即时确认”为净利润。

        雨润对“负商誉”玩得颇为熟稔。早年,雨润以合计代价1720万元收购了哈尔滨肉联厂、开封肉联厂、广元川北肉食品加工厂等三家地方国企,三者以市场公允价值评估作价4049万元,但雨润支付的收购成本仅为1720万元,其间2329万元的差额,被确认为雨润因收购产生的“负商誉”,占到了当年利润的13%。

        在之后的并购中雨润更是过之而无不及。腾尔牧业原本为河南省扶沟县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因经营不善,2009年,河南扶沟县政府以1619万元收购腾尔牧业资产。而后雨润食品以1万元低价购得,只一经转手,该公司即被评估为1亿元,转身即为雨润贡献“利润”1亿元;2010年5月14日,雨润食品又以1万元人民币并购河南省南乐县内的福鑫肉业全部股权,这笔交易同样使雨润大赚,一举为其贡献8000万元“负商誉”。

        无论是补贴、还是负商誉,这都是一种令人非议的“盈利模式”。

        脆弱的“产业链”

        在轰轰烈烈的扩张下,雨润开始成为媒体的焦点,紧接而至的是负面新闻不断。

        2011年11月,有媒体曝出,雨润在辽宁省所建的生猪屠宰项目产能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雨润在辽宁已经建成4个生猪屠宰项目,产能达到600万头,其签订协议的在建、待建的项目产能高达1250万头。这个产能接近该省目前屠宰量的两倍,据规划,雨润要在辽宁省建立10座屠宰加工场。

        但这些项目事后被证明大多空心化。

        以黑山县建成的屠宰场为例,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具备年屠宰生猪200万头能力,并于2011年下半年建成。当地县政府为了争取此项目,给予了近亿元的配套及资金支持。

        但这座在当地颇有面子的“招商工程”建好后,一直没有拿到定点屠宰许可证,在举行完开业庆典后,就一直没有开工。而据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统计显示,雨润在辽宁已经投产的3座大型生猪屠宰厂,开工率一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很难保证盈利”。

        以雨润在湖北省巴东县投资的屠宰场为例。这个设计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20万头的项目,预计实现年销售4亿元、利税3000万元。实际上,至2010年,巴东恒兴屠宰加工生猪107228头,实现销售收入12593万元,上缴税收仅81万元。

        据一份资料调查显示,至2011年,雨润在全国拥有31个屠宰场,产能实际利用率仅为60%左右。

        全产业链是众多食品企业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有利于对产业各利润链条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纵深一体化的拓展,大大降低企业的风险。

        但在不同的场合,祝义才表态,“雨润不会参与上游业务”。但私下里,雨润却进行着养殖业务的尝试。两厢矛盾,颇具玄机。

        2007年7月,雨润集团与安徽省太和县政府签署协议,投资1.5亿元在当地建设年出栏种猪5万头的项目,然而基地至今未曾出栏一头种猪,建好至今已是杂草丛生;在安徽省萧县的养殖投资也是一场“乌龙”,2010年厂房就已建设好,之后,却未见饲养过一头生猪。

        “雨润之所以不大愿意涉足上游养殖业的原因,在于建养殖场的补贴较少,且需以生猪实际存栏数挂钩,相比于将屠宰场建起来便可获得补贴而言,雨润自然对养殖领域不感兴趣。说到底,雨润的全产业链只是一个口号。”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述。

        以加盟连锁的方式低成本、快速建立销售网络,是雨润打造下游渠道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为了快速地将渠道铺开并保证加盟商的利益,雨润规定,一个县内只准开一家雨润冷鲜肉店。另一方面,加盟“雨润冷鲜肉专卖店”的门槛不高,大约5万元就可以。

        但这种“专卖模式”很快被指名不副实,因为这种松散的专卖,雨润除了提供产品、让经销商赚取猪肉差价之外,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同样,农贸市场大多受区域限制,消费者通常采取就近原则,不可能走很远专门来买雨润的冷鲜肉。一位江苏省内的县级加盟商在网上如是倾诉自己的遭遇,“雨润似乎也没有遵守自己的规定,他们把货同样也供给同城的其他散户。”

        尽管雨润看起来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展示”,但事实上,这条产业链看起来并不那么完美,也略显脆弱。

相关热词搜索:雨润游 微妙 关系

上一篇:联邦制药再曝“污染门”拟上马新原料药项目
下一篇:莎普爱思IPO中止审核 公司改制涉嫌国资流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