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期货 > 正文

专家建议应加快建立中国外汇期货市场
2013-04-02 22:40:20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受瞩目的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日前在南非德班成功召开并闭幕,会议对于金砖五国间的金融合作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比如决定建立金砖开发银行、商业理事会和外汇储备库等。“这是金砖组织举行峰...

    受瞩目的金砖国家第五次峰会日前在南非德班成功召开并闭幕,会议对于金砖五国间的金融合作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比如决定建立金砖开发银行、商业理事会和外汇储备库等。

    “这是金砖组织举行峰会5年来迈出的最具影响的一步。若本次峰会成果能够很快付诸实施且有效运作,将有效增强金砖国家相互间抵御国际收支和其他货币危机的能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外汇期货开发小组总监刘文财、博士后朱钧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目前处于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金砖五国金融合作的持续深入,中国有必要借鉴其他金砖国家的经验,加快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据悉,目前除中国外,其他金砖国家均已推出了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和期权产品,并且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场内和场外市场协调发展的局面。且在近十年间发展迅速,逐渐改变了全球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独占鳌头的市场格局。

    来自中金所的研究数据显示,以交易量而言,金砖国家的交易所已经占据全球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前十名中的六席。其中,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的交易所发展尤其快,逐渐登上全球外汇期货市场交易量排名的前列。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SX)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甚至占据该排名榜冠亚军,每天交易200多万手合约。以交易额计算,虽然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还是占据了78%的全球外汇期货市场份额,但金砖国家交易所已经占据五分之一的份额,改变了全球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格局。

    为什么金砖国家的外汇期货市场能获得成功?刘文财认为,相对于发达市场,金砖国家的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还不发达,特别是流动性较差。场内市场的集中交易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从而有利于金砖国家的银行更好地管理外汇风险。而发达市场中,成熟的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制约了场内外汇期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场外外汇市场中,银行运营着类似于交易所的外汇交易系统并掌握着重要的客户资源。而银行不进入外汇期货市场,将极大地影响市场流动性,使外汇期货市场常常沦为投机的场所,难以服务于终端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客户。因此,发达市场中,除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起步较早具有优势之外,其他国家难以发展外汇期货市场。

    研究巴西、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品以外汇期货产品为主,其中本币对美元的期货合约占据了50%以上的交易量。二是除俄罗斯股票交易所推出的美元/欧元期货属于外币对外币期货合约外,其余最活跃的合约均为本币对美元合约。朱钧钧认为,金砖国家场内市场中本币对美元期货合约之所以成交最活跃,主要是因为美元是金砖国家的主要交易结算货币,本国企业所需要规避的风险一般都是本币对美元的风险,因此本币对美元的交易动机最强。另一方面,金砖国家的外币负债或跨境资金也以美元为主,故而本币对美元期货合约也是最活跃的投资产品。

    资料显示,早在1987年,巴西即推出了第一个外汇期货合约,外汇期货市场已经发展近25年,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BM&F)也成了全球第二大外汇期货交易所。莫斯科银行间货币市场于1996年推出外汇期货合约,后来该市场组成莫斯科银行间货币交易所(MICE:X)。即便是起步较晚的南非和印度,也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推出了外汇期货市场。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更是纷纷加快推出了场内外汇衍生品。

    而在产品策略方面,金砖国家的七大交易所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产品策略,一是扩张性产品策略,二是集中性产品策略。其中,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BM&F)和南非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JSE)都推出很多外汇期货合约,囊括十几种货币。他们尽快推出较齐全的外汇期货产品,并等待市场需求的突然提升。当国际市场金融风险升高之时,更加快推出新产品。如2010年和2011年两家交易所都推出13个新的外汇期货合约,占外汇期货合约总数的大部分。印度和俄罗斯的交易所采取集中性的产品策略,即仅仅推出几种关键货币对的期货合约。这种策略有两个优势:一是有助于集中流动性,以便与国内其他交易所竞争;二是集中资源,使这几个关键产品更可能获得成功。

    中金所近期完成的研究报告指出,金砖国家场内外汇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显著阻碍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金砖国家的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并不发达,不能全面发挥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发展空间,而场内市场正可以弥补场外市场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两个市场发挥协调发展。一是场内和场外市场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场外市场由于规模歧视和价差较大,经常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场内市场却实行匿名集中交易,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二是银行作为场外市场的交易主体需要一个流动性充足的场内市场。场外市场由于经常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而不利于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一个流动性充足的场内市场将有助于改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目前中国之外的金砖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场内和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并已成为实体经济对冲外汇风险的重要工具。”刘文财指出,一是场内的外汇期货市场为企业签订避险合同提供了参考价格;二是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流动性,成为实体企业转移外汇风险的最终场所;三是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配合实体经济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各类主体的避险需求。

    目前我国推出外汇期货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刘文财表示,中国有必要充分研究借鉴其他金砖国家发展外汇期货市场的经验,加快我国外汇期货市场的建立步伐,为相关机构管理金融市场汇率风险提供必要的工具。

相关热词搜索:专家建议 加快 建立

上一篇:广州期货:美棉种植面积减少 郑棉低开高走
下一篇:国信期货:美豆复活节休市 国内豆类宽幅震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