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中交通力IPO“二进宫” 持续盈利能力遭质疑
2013-01-28 22:09:00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中国网7月9日讯继2011年5月首次上会被否后,中交通力近日再次进入证监会IPO申报企业信息表。此次,中交通力将保荐商由西南证券更换为中信证券,目前审核状态为"初审中"。中交通力设立于2000年9月28日,前身为中交...

        此外,中交通力的另两项业务持续盈利能力也并不乐观。勘察设计业务的毛利率较高,但业务规模不大,2010年的营收也只有为1.50亿元,占比仅10.20%;而且该业务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从58.4%降到了49.1%,盈利能力在下降。施工工程业务虽然收入占比最大,2010年时达到了84.28%,但是其毛利率却只有8.09%,对净利润的贡献也只有26%。

        由此可见,中交通力四项收入来源都不能给为其持续盈利能力带来强有力的支撑,要么是持续经营不确定,要么是盈利水平下降,要么是规模大的业务不赚钱。

        中交通力的净利润增速也已显现出了下降苗头,201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4亿元,净利润增速为37.5%,而2009年净利润增速为50.17%。

        统计显示,持续盈利能力存疑是IPO被否的"头号杀手"。 2011年共有71家公司未能过会,其中约70%的公司都因此折戟。在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中交通力此番二次上会,要试图说服证监会"放行",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运输行业,基建项目绝大部分都被国企拿走了,这又将是中交通力经营上的另一大弱势。

        "这是一个事实,大部分都让国有的单位拿走了,只有人家看不上,或者利润比较低的,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才能拿到",中交通力人士曾如此表示。

        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中交通力有众多国资背景的公司参股,但在单个大型项目的承揽中相对大型国有企业无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而且,政治风险抵抗力较差、资金借贷成本较高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机构低价突击入股 PE持股近3成

        中交通力初次上会招股书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占据了七席,包括5家创投公司、1家上市公司、1家投资咨询公司。其中,5家创投公司包括太钢投资、深创投、红土创投、南车投资、滨海投资,合计持股27.23%(如图所示)。

        中交通力前十大股东 来源:中交通力2011年IPO招股书

        创投公司素来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通常会以上市为最佳退出路径。不管其锁定期设定为三年还是五年,一旦解禁后大举抛售,势必对二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按照中交通力初次IPO的招股书显示,包括五家创投公司在内的七家机构承诺的锁定期仅为12个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七家机构均是在中交通力初次IPO前夕(2009年3月23日至4月21日间),以每股2.06元、2.2元或2.34元不等的价格入股。按照中交通力2008年底每股收益0.37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5.57倍、5.95倍、6.32倍。

        而与中交通力处于同一行业的路桥建设、四川路桥、龙建股份2008年底市盈率分别为31.26倍、127倍、121.25倍,三家公司2008年底市盈率平均为93.17倍。

        为何七家机构能够在上市前夜,以如此低价入股中交通力? 这实在让人费解,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值得怀疑。

相关热词搜索:交通 二进宫 持续

上一篇:招行终止收购西藏信托内幕:煮熟的鸭子终于飞了
下一篇:主营业务无独立专利 光维通信IPO遭质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