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正文

史卷里弥漫着怎样的“茅台味”?
2013-07-19 10:48:51   来源:贵州商报   评论:0 点击:

史卷里弥漫着怎样的“茅台味”?国酒茅台卓越品质基因探秘之一编者按提到国酒茅台,不少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神秘感。作为中华民族精品和世界最好的蒸馏白酒,茅台酒已具有中华文化符号和国家名片意义。茅台从千年...

史卷里弥漫着怎样的“茅台味”?

国酒茅台卓越品质基因探秘之一

编者按

提到国酒茅台,不少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神秘感。作为中华民族精品和世界最好的蒸馏白酒,茅台酒已具有中华文化符号和国家名片意义。茅台从千年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走来,成就她高雅品质的血脉传承基因究竟是什么?从今天起,我们推出《国酒茅台卓越品质基因探秘》系列报道(共6篇),以期让读者品味到每一滴醇香茅台酒的灵魂深处。

几乎任何一个生命周期绵长的企业,除了产品能长久经受得起市场考验外,其背后都有着一个相对强势的文化内核在支撑。

茅台也不例外。

作为闻名全球的中国白酒品牌,除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和特殊的酿造地理空间外,它悠久而厚重的文化传承,也令让人刮目相看。

茅台文化,最早被史学家记录在了西汉这个历史节点。

司马迁《史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今广州)饮“枸酱”酒,觉味绝美,归至长安,问于蜀商,蜀商说,“独蜀出枸酱(时仁怀境属蜀国东南),多持窃出夜郎”。

当唐蒙把这枸酱,取献于汉武帝后,获得汉武帝“甘美之”的赞叹。多年后的宋代,一位叫宋伯仁的人,也在他的《酒小史》中记录了唐蒙获“枸酱”酒的故事。

从这个层面而言,茅台深受官方的喜爱,有史籍记录以来,应为西汉始。

后来的多种考证表明,枸酱就是茅台酒的前身。

明朝年间,民间的一本《邬氏族谱》上,开始标有茅台村酿酒作坊位置。邬氏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后定居贵州的。

有专家说,从这本族谱的记载至少可以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作坊,而且酿造工艺早已成熟。

毫无例外,追溯茅台更早一些的文化,只能从远古一些的前人书写的史卷里寻找。我们在接下来的清朝的《遵义府志》也发现了这样的记载:

“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

而在更往后的民国赵恺、杨思元纂《续遵义志》也继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

“茅台酒,前志,出仁怀茅台村……往年携巴拿马赛会得金奖,固不特黔人之珍矣列。”

到了1915年,由茅台特殊的工艺和地理环境酿造出来的酒浆,在一个更大的展示空间里,让茅台的声名开始远播全球。

在那一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远涉重洋送展的茅台酒,因酒瓶碎裂,浓郁酱香顿时弥漫展厅,引起了评委们惊叹。茅台获得了金奖。

茅台酒的声名,从此不再局限于家门口。

远在西汉年间,就有官员愿意将茅台献给帝王,与其分享这酱香琼浆。

到了现代,自然也不例外。民国年间,主政贵州的周西成等,也都以茅台酒作礼品,送南京及邻省政要。

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从延安飞赴西安工作,当时张学良宴请周恩来用的是他喜爱的茅台酒。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蒋介石待客之酒也是茅台酒。因而当时有“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大庆典,招待国宾,在各种外交场合以及我国派驻世界各地的外交使团,无不使用茅台酒。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获重大成功,人称“两台”发挥作用,即茅台(酒)与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待贵宾。

茅台酒被称为“国酒”,始于这一年。

而更早一些的1950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与各国贵宾同饮茅台酒。

10年后的1960年5月,周恩来用茅台酒宴请越南劳动党总书记、共和国主席胡志明;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用茅台酒宴请尼克松,对峙了22年之久的中美关系开始消融;邓小平用茅台酒宴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至今,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都会用茅台款待宾客,2013年习近平开茅台祝酒奥巴马,祝贺非正式访谈成功。

经过历史洗礼和遴选下来的国酒茅台,已成为一张飘香的国家名片,在外国人眼里俨然是一种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润电力正面澄清收购质疑:采矿许可证正在办理
下一篇:华润怡宝公益捐书活动启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