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回潮初现 专项检查将确保IPO公司质量
2013-01-27 21:12:28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记者李侠1月24日,沪深两市在早盘一路冲高,双双创出反弹新高后快速回落,双双跳水翻绿,直至中盘。据悉,造成当日大盘跳水的一大原因即是市场传闻IPO即将开闸,这一重磅消息间接造成盘中大盘的剧烈振荡,沪指一...

        记者李侠1月24日,沪深两市在早盘一路冲高,双双创出反弹新高后快速回落,双双跳水翻绿,直至中盘。据悉,造成当日大盘跳水的一大原因即是市场传闻IPO即将开闸,这一重磅消息间接造成盘中大盘的剧烈振荡,沪指一度下挫逾30点。由此也显示市场目前对IPO开闸问题仍是忌惮。为此,昨日盘后证监会火速辟谣,表示IPO财务大检查将持续到3月底。分析人士指出,这事实上意味着在3月底之前,证监会都不会进行新的IPO项目审批过会,市场可暂时放下对IPO开闸的担忧。不过,即便是财务专项检查完成后监管层重启IPO,市场亦不应将其视作洪水猛兽,而应将之视为新的投资机会。

        专项检查下IPO申请撤回初现

        证监会本月8日开始布置的针对在审IPO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进行的专项检查,被市场视为排解IPO“堰塞湖”压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这场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的针对IPO在审企业的财务专项检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证券研究所所长杨朝军表示,证监会清查的重点是要将两类企业筛选出去:一类是业绩不真实的,另一类则是等待IPO时间过长,业绩严重下滑的。从效果看,虽然审查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初见成效。已有部分企业不堪核查的“压力”而“主动撤出”排队上市之列。截至目前,已有9家公司宣布撤回IPO申请或终止审查。

        分析人士称,业绩不过关是企业宣布撤回IPO申请或终止审查的关键。尤其是2012年因为宏观经济下滑,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在如此严厉的财务核查之下无法应对,“知难而退”,撤回申请或终止审查既是惟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投行人士预测,2月底3月初IPO排队企业将现大规模撤材料情况。最终目前在审的近900家企业中,或将有300家左右企业会退出IPO审查,从而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IPO的发行压力,A股目前的反弹步伐则可望进一步延续。

        拓宽企业IPO渠道和方式

        除专项检查之外,针对目前企业的融资“渴求”,监管层也在想方设法地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此前,针对新股发行“堰塞湖”问题,国泰君安证券[微博]总裁陈耿曾提出可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引导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后再转入主板、创业板等,从而分流IPO“堰塞湖”的建议。

        1月16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意味着全国统一场外交易市场的正式启航。有业内人士认为,新三板相对创业板来说,在财务指标、企业规模门槛等方面要求更低,其正式运行后将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A股IPO压力。而根据目前一个园区一个月挂牌4家企业的速度,有券商行业分析师预测,以全国25家高新园区计算,一年内新三板将新增1200家企业挂牌。平安证券[微博]则预计,未来5年内新三板挂牌公司将达到2800家左右。按每家市值规模4亿到5亿元计,“新三板”总市值将超万亿元。

        此次,放宽企业海外上市条件等,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工具融资,改变目前资本市场上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等都成为监管层分流IPO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在1月22日结束的2013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被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列为证监会2013年第一条工作重点,表明监管层欲通过新三板扩容,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从而分流当前近900家IPO在审企业对所造成融资压力的期望。

        “吓退一批,分流一批。”有市场人士总结证监会治理“堰塞湖”思路时这样指出,监管层一方面通过财务核查“吓退”一部分不符合上市条件、或存在财务造假的公司,另一方面则欲通过多渠道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来分流IPO“堰塞湖”。

        市场关注新股发行何时重启

        2012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再次“熊”冠全球。虽然监管层一直否认市场低迷与IPO发行无关,但在去年8月份之后却在事实上对股民的呼吁予以了正面的回应,事实上停止了IPO发行,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信心的提升和稳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撤回 初现 专项

上一篇:悦康药业被全国总代举报财务作假包装上市
下一篇:中节能上市路难遇晴天 寒冬未走核查风暴又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