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报道 > 正文

大量数据暗藏风险 中国汽研上市难掩盖真相
2013-01-30 10:25:50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记者日前从中国证监会网站获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将于5月30日网上发行,本次发行总计不超过1.92亿股,计划募集资金将超过9.59亿元。根据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招股意向书的...

        记者日前从中国证监会网站获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将于5月30日网上发行,本次发行总计不超过1.92亿股,计划募集资金将超过9.59亿元。根据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招股意向书的介绍,产业化制造和技术服务是中国汽研的主营业务,但从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分析,中国汽研在专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汽车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在行业中并无绝对优势,由此,业内人士对中国汽研在上市后的业绩表示堪忧。

        主营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盈利能力差

        作为中国汽研主营业务中的重要一项,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专用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业务营业收入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79.26%、82.73%和68.28%,均超出整体营业收入的65%。可见,专业汽车制造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中占有绝对地位。但占比如此高的营业收入,产生的利润却不尽人意。

        以中国汽研在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其2011年1—6月的经营情况为例(如下表):

        转播到腾讯微博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1-6月专用汽车业务销售额为10.53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71%,但这项业务贡献的毛利润仅为3250万元,占公司总毛利润的21.03%,毛利率水平仅3.09%,远低于公司11.85%的平均毛利率。而招股说明书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公司专用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业务毛利率均未超过5%,2010年度毛利率更是仅有4%。公司专用汽车业务人员、资产占比较大,但毛利率占比较低。可见中国汽研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议价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如果在日后发展过程中,一旦遭遇人工成本上升或原材料价格上涨,这项营业额占据公司收入65%以上的主营业务就很容易陷入亏损。

        对比国内工程机械类生产制造商2011年1-6月主营收入报表(如下表)发现,中国汽研的专用车业务在国内同行业范围内营业收入最低,毛利率最低。在行业内完全不具备竞争力。

        从市场占有情况来看,放眼全国市场,重汽集团、北汽福田、星马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均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汽研下属子公司凯瑞特种车作为从事专用汽车改装业务的专业厂商,虽然其生产规模和改装能力在重庆和西南地区处于领先,但凯瑞特种车自卸车产品和混凝土搅拌车,在全国范围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

        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上,中国汽研核心竞争力并无绝对优势。以竞争对手星马汽车(股票代码是600375)为例,对比分析如下:

        从下表可以看出,星马汽车的业务结构,特别是混凝土搅拌车和自卸车与中国汽研的产品相似,具有一定可类比性。星马汽车的专业汽车业务毛利率水平从2008年的10.11%上升到2011年1-6月的12.33%,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期中国汽研的专业汽车业务毛利率水平却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3.27%下降到2011年6月的3.09%。

        另外,中国汽研的毛利率水平横比差异,从2008年比星马汽车低6.84%,到2011年1-6月比星马汽车低9.24%,差距逐步扩大,反映出中国汽研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轨道交通业务客户单一

        市场空间小

        跨座式单轨列车是中国汽研自2000年开始从事的新的研发项目,目前主要客户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中国汽研对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37亿元、0.41亿元和1.36亿元。2011年中国汽研在轨道交通及专用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为9073.31万元,占公司总毛利的25.54%。从营业收入上看,2011年中国汽研轨道交通业务的整体收入为1.38亿元与专用汽车业务的13.29亿元相差甚远,但从毛利角度看,中国汽研在轨道交通及专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9073.31万元的毛利,却高于专用汽车业务的6534.38万元。可见轨道交通业务在中国汽研整体利润方面重要性要高于其专用汽车业务,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国汽研在轨道交通业务的市场空间并不广阔。截止目前,国内仅重庆市的2号线和3号线使用单轨列车线,在其它城市推广应用的前景尚不明朗。可见,中国汽研的轨道交通业务现状是目标市场单一且客户集中度较高,缺乏持续增长力。如果公司一旦完成现有合同,且无新合同跟进的情况下,占公司2011年毛利25.54%的轨道业务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公司整体盈利情况也将与现在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状况着实令人堪忧。

        测试与评价业务量少

        竞争无优势

        2011年,中国汽研在技术服务业务领域总体收入额为4.23亿元,毛利达1.81亿元,占公司总毛利的51.09%。而在技术服务业务中,测试与评价项目的整体收入额为3.37亿元,占技术服务业务整体收入的79.67%,汽车测试与评价项目在公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全国的汽车测试与评价领域,包括中国汽研在内,目前共有6家机构,其他几家分别是,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有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上述6家国家级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占据了我国汽车测试评价业务7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汽研在汽车汽车测试与评价项目上虽有国家授权的优势,但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

        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中,中国汽研对此项业务的竞争优势进行了一定的表述,然而,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一家公司,业务量直接关系着营业收入及利润。人们不禁要问,不是很高的市场份额,究竟能为中国汽研带来多少营业收入及利润呢?

        非经常性损益和理财收益占比较高

        上市目的不明

        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如下表),中国汽研的理财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占税前利润总额的比例较高,2010年最高达到29.78%。

        上市公司因主业不济靠炒股谋生,或者用闲钱购买理财产品已不鲜见,但作为一家需要募集资金的拟上市公司,动用上亿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打新炒股却很少见。中国汽研曾动用4.52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5300万元申购新股。按理说,能动用5亿元资金理财,完全可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裕。但调查发现,中国汽研的资金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6月份,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37.00%、55.16%、59.40%和52.08%。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公司向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借款2亿元,直到2011年才归还。左手向大股东借钱,右手又大手笔理财并获得丰厚收益,是为了IPO而存在大股东利益输送,提高公司利润水平?还是另有其他目的,目前不得而知。中国汽研上市后业绩表现究竟如何,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大量 数据 暗藏

上一篇:紫鑫药业收到监管函 业绩快报虚夸5000万
下一篇:科学城重组利益链调查:7200万控制33亿资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