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报道 > 正文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资本社会化
2013-02-26 18:21:40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剧,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务院早在八、九年前就已经着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然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却一次次流产。前不久媒体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草案受到国有垄断企业的反对。在经过一段搁置后,新华网北京2月5日报道说,深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剧,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务院早在八、九年前就已经着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然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却一次次流产。前不久媒体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草案受到国有垄断企业的反对。在经过一段搁置后,新华网北京2月5日报道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见获国务院批转。

  收入分配方案迟迟不能出台的根本原因是未能从理论上弄清楚分配收入差距加大的根本原因。资本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当代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的秘密。资本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剩余价值是加剧当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透过资本剩余价值理论可以看出,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资本社会化;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分配比重;三是税收调整。在以往的收入分配方案改革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即第二和第三方面来考虑,增加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低,扩中,限高”。实际上,按照目前中国的物价水平,国有企业仅仅从劳动收入上来进行改革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年薪都在数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上千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包括私企高管的收入一般都在几十万、数百万,千万级以上的寥寥无几。对于目前这种物价水平来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作收入水平,与国际上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受到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抵制有一定的道理。

  在中国要改变收入贫富差距加剧这一现状,必须从资本社会化做起。从资本社会化做起最根本的是要改变金融格局,加快中小银行的发展,加快各种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担保公司,特别是各类投资公司的发展。收入分配改革最关键的是要使绝大多数人既是劳动所得者,也是资本所得者,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如此。

  西方发达国家中小投资公司,中小银行、各种债券市场都十分发达,社会居民可以把自己的少部分收入存入银行,多数用于投资。而完善的金融市场则为社会广大民众提供投资场所,这使绝大多数劳动者既成为劳动者,更是投资者,资本收入成为其主要来源。而中国社会由于各种市场发展不健全,特别是金融市场滞后,再加上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因此造成广大社会民众储蓄率较高,实际上这是为少数私人企业和垄断性企业提供资源,受其剥削。这是造成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 关键

上一篇:中国经济进入“七上八下”新常态
下一篇:美猎头寻女商业间谍瞄准华尔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