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报道 > 正文

徐一平:用好战略机遇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3-03-17 12:08: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0 点击:

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徐一平(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摄)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报道:(记者佘惠敏)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的今天,如何用好...

  

  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徐一平(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报道:(记者佘惠敏)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的今天,如何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这一历史机遇?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

  “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必须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介绍,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去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进入这个阶段后,我们要特别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更好地推进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徐一平认为,以江苏为例,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江苏一直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十大新兴产业的推进方案,更大力度推进其规模化发展。”

  注重信息化引领、提升全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用好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的同步发展将给我们提供宏大发展空间。”徐一平说,信息化的引领能以智能工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顺利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目前,江苏的两化融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示范工程的建设,都在让信息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高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江苏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万3千家,大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也是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的有效手段。”徐一平透露,为鼓励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江苏将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特别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们将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更好推进绿色制造业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5万件,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

  “当前,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而企业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徐一平说,“我们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和政策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更好地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企业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代表委员小资料:

  

  徐一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男,汉族,1960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4年12月入党,1982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程师。

相关热词搜索:徐一平 用好 战略

上一篇:吕新华谈内地奶粉安全问题 称99%符合质量标准
下一篇:外贸订单回流 中国制造业优势重在质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