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船业信贷遇险 民生银行“坏账”凸显?
2013-01-26 14:24:4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船业贷款成银行另一风险点。船舶行业进一步萧条对银行业来讲,也使这个深秋多了几分寒意。中国船舶(600150)工业行业协会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造船完工量比去年同期下跌12.4%,新承接订单量下降48%...

        面对砸在手中的船舶,民生租赁航运租赁部总经理何敏表示,民生租赁可能考虑自己运营或将这些船舶再转租出去。

        坐困愁城的银行系租赁公司并不止民生一家,工行相关贷款负责人告诉记者,工行的船舶行业贷款已经在今年七八月紧急叫停,而对于工行目前船舶贷款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该负责人则语焉不详。另外,记者翻查了多家上市船企报表,公开资料显示,如今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多家上市船企,如中国船舶、中国远洋(601919)、广船国际(600685)、舜天船舶(002608)其长期借款明细涉及的前五大金融机构都无一例外地覆盖了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

        "其实最早做船舶贷款且做得最多的应该还是进出口银行,然后是中国银行。由于银行每年在每个行业的授信额度都有限,但当某个行业热门的时候,授信额度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银行挤入这个领域,从几大国有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像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光大这些,最初欧洲南美很多的买方银行都是不认的,然后卖方船厂也在当中做了很多工作,慢慢这些银行也得到了认可。"李胜向记者介绍。

        在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知情人士透露,民生银行是其中受累较深的一家。"与国有大行不一样,民生银行贷款面向的多为中小型船企,然后你去看民生的贷款投放地区,华东地区的贷款投放资源是最多的,江浙一带的中小型船企又分布特别密集。船舶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现在大的船公司还顶得住,中小型的去年开始倒闭得特别多。"该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记者翻查了民生银行的过往财报,去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名目的贷款总量为622.08亿元,而至今年年中则为633.87亿元,贷款规模增速上已有控制。但截至目前,船舶行业的贷款风险尚未在财报上凸显。

        无重复抵押

        银行之所以热衷于船舶业贷款,还是由于利益驱动。据悉,以还款保函为例,银行可以从中获取的收益非常多,从开户开始,结汇收费、存款指标、还款保函收取的手续费、信用证手续费等等,对银行来讲可以实现多项业务创收,一举多得。而贷款业务则可以通过银票业务转增存款并收取手续费。在利益驱动下,2007年左右船舶行业极盛时期,银行因急于吞下大型项目而疏于风险防范的事实并不鲜见。"花同样精力,做一个大的项目抵得上多个小项目。"交通银行(601328)公司业务部人士对记者直言不讳。

        但在此过程中,银行在人才建设和项目管理上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李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船舶贷款的项目团队都是金融人才出身,但不可能对每个行业的状况都洞悉得特别到位。"我建议银行在项目筛选的环节中,引入向第三方咨询机制。我们这个行业江湖非常小,浙江和江苏的船企是最多的,如果引入与项目无关的第三方作为咨询机构,等于在项目筛选的第一个关口就多了一道专业的把关,这比引入重重担保都有效。"

        而经记者考证,目前,多家银行已将造船业列入高风险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了船舶融资的贷款利率,加大对船舶融资项目、付款保函的审查力度,船企从金融机构获取付款保函的难度也开始加大。

        "去年到今年船舶行业的贷款打折都比较凶,一般都在估值的五折以内。"建设银行相关贷后管理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过船舶行业的贷款不会酿成钢贸那样的大危机,船舶的所有权备案在航交所都是比较明晰的,至少不太会出现重复质押的问题。"

        另有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度发布的授信政策已经两度对船舶行业进行风险提示,年初将造船业列为审慎类投向,具体政策为造船业贷款余额应低于上年末水平, 2012年7月则发布了关于加强部分行业及客户授信风险防范的通知,进一步提示了造船业风险,强调严控新增授信。

        一些中小银行对于此类涉资较巨的项目风险意识反而强烈。"两三年以前我们看到波罗的海指数不太好的时候,就已经做了风险提示,所以我们银行这一块业务接触得很少。"宁波银行(002142)相关人士回应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巨额 信贷 遇险

上一篇:安信信托五年重组折戟真相:亏损9亿 前景不明
下一篇:华锐风电神话坠落:裁员发酵 盐城项目被指空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