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通带硬伤闯关IPO 魏东幽灵能否再次护佑
2013-01-29 12:42:5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特约记者莘勇/文6月21日,国产软件中间件厂商东方通正式向证监会申请创业板股票发行,随即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东方通带硬伤强行闯关IPO,而且它还是资本江湖中最后一个大佬魏东当年给涌金系留下的一...

        特约记者莘勇/文

        6月21日,国产软件中间件厂商东方通正式向证监会申请创业板股票发行,随即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东方通带硬伤强行闯关IPO,而且它还是资本江湖中最后一个大佬魏东当年给涌金系留下的一份遗产。迄今为止,在魏东走后,他当年以涌金系关联公司参股的7家IPO公司,有6家已经成功上市。业内人士说,这么高的过会率是得到了魏东在天之灵的保佑。

        那么,这一次他还能再次护佑东方通吗?

        两大硬伤

        东方通强调其产品毛利率维持在90%以上,2009年、2010年、2011年近三年毛利率水平分别为96.49%、94.49%、93.04%,以一副核高基项目高科技高附加值形象示人,有玩文字游戏粉饰自己之嫌。

        事实上,软件业不是生产型企业,不需要原材料,仅以毛利率计,每家软件企业都算得上是高毛利率产品和服务。而如果以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相比,得出来的东方通主营利润率则低得多,在8%-16%之间。

        - 

        问题的严重性不在于粉饰报表,玩弄文字为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东方通碰到了创业板IPO的一大硬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而东方通中间件产品过低的利润水平导致其严重依赖税收优惠。

        东方通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的净利润为1593.58万元、2930.76万元、3905.31万元,其中享有的增值税返还金额和所得税优惠金额合计779.82万元、1297.37万元、1965.24万元,占当期的净利润比例48.94%、44.27%、50.32%,近乎半壁江山,这难道不是严重依赖税收优惠吗?但东方通却在招股书中睁眼说瞎话,愚弄投资者,"整体而言,发行人对于税收优惠政策不存在重大依赖。"

        此外,除了税收优惠撑起公司利润半边天外,其高科技创新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撑起公司利润另外半边天,特别是在2009年和2010年得到政府补助分别为822.99万元和1779.97万元,公司净利润扣除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沦为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9.23万元和146.58万元。

        一个靠政府不断输血补充利润和享受巨额税收优惠的科技企业,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也受到质疑。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做中间件的竞争对手IBM和甲骨文赚得盆满钵满,而东方通失去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后却亏损?它的利润流向了哪里?

        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且节节上升,2009年、2010年、2011年公司发放的薪酬分别是2269.20万元、3002.32万元、4568.76万元。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软件业薪酬的高成本是普遍现象,况且与竞争对手IBM、甲骨文相比,东方通近3年的月人均薪酬0.94万元、1.18万元、1.30万元并不高。

        东方通内部员工向记者解开高毛利低利润的谜团。

        甲骨文和IBM除了向用户提供中间件,还提供整个解决方案、规划设计等软件服务,甚至硬件。东方通的软件服务指在销售给用户的软件之外开展运行维护,费用很低,为软件价格的15%作为年维护费用。而且一旦外国公司发现中国厂商也能提供某种产品,它就会在这种产品上降价,拉低价格,让中国公司几乎赚不到利润,而外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公司还提供不了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上实现高价格高利润。这就是为什么东方通在银行业竞争不过IBM、在电信业竞争不过甲骨文的原因。虽然它占据了本土的优势,但对中国用户来说,特别是财大气粗的企业用户更希望采购稳定可靠、一体化系统的软件,最好还包括同一个供应商的硬件产品。

        以IBM为例,IBM最早卖计算机时银行就是它主要的用户,它深知银行的需求,并且在60多年银行业务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提供的软件、硬件、整个解决方案、规划设计等业务一起打包,不仅满足中国银行业的需求,还能把国际上领先的银行电子化理念引进来,即便价格不菲,中国市场不缺高端用户。但这是东方通不具备的技能,尽管东方通第一笔中间件业务来自银行--广东省建行,而东方通为银行提供的中间件产品又被IBM以低价压制。

        东方通在招股书上称,未来5年我国中间件行业市场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18.34%,至1016年国内中间件产业规模将达5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东方通这么说无非是向投资者描绘一个高增长的行业蓝图,暗示它的未来也将借助行业的发展获得高成长。2011年中国中间件市场24.1亿元,一直处于高增长过程中,但东方通耕耘了15年,2011年营业收入才1.11亿元,这么多年来东方通未能通过中间件市场的规模效益获得长期红利。中国中间件市场增长空间虽然大,但不意味着东方通就能同样获得高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东方 硬伤 闯关

上一篇:国美3年半来首次季度亏损 港股跌14.47%历史最低
下一篇:莱斯信息IPO同业竞争承诺涉嫌虚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