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基金 > 正文

奋达科技 “伪高新”终现形
2013-01-30 10:27:02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上市首日破发中签即中弹三机构割肉清仓虽然发行价也就12.48元,发行市盈率不到25倍,但本周二,来自深圳的中小板新股奋达科技(002681)依旧一开盘就破发,成为IPO新政后首只在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新股,将所有中签股...

        上市首日破发中签即中弹三机构割肉清仓

        虽然发行价也就12.48元,发行市盈率不到25倍,但本周二,来自深圳的中小板新股奋达科技(002681)依旧一开盘就破发,成为IPO新政后首只在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新股,将所有中签股民和机构套牢。昨日该股继续下跌,最低探至11.71元,破发幅度超过6%。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开盘即破发,但首日依然有三家机构不顾亏损,几乎清仓出局。机构夺路而逃的背后,是奋达科技过度包装、令人担忧的基本面。

        中签即中弹一签亏近300元

        本周二,中小板共有三只新股上市,相对于黄海机械(002680)报收于31.90元,全天大涨47.75%,和福建金森(002679)报收12.82元,涨6.83%,奋达科技开盘即下跌超过1%,随后一路下行,最终报收11.93元,跌幅为4.41%。按此收盘价计算,中签股民每中一签即亏损近300元。

        成交回报显示,奋达科技当日共成交1.86亿元,但最大卖出前5名中的前4名分别为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卖出1499.62万元,以及三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1493.85万元、1490.75万元和1197.98万元。这4个席位合计卖出5682.2万元,占当日总成交比例超过30%。如果按当日均价12元计算,卖出的数额基本在124万-125万股。而对照上市公告书,排前9名的机构持股数均为125万股。这意味着至少有三家机构在首日破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割肉清仓卖出。每家的亏损额在40万元左右。反之,当日买进的前5名无一家机构席位,且最大的席位仅360万元,即30万股左右,最大买入第5位仅167万元。

        首日换手率显示超过41%的中签股东被迫割肉。

        冠“科技”之名无“科技”之实

        事实上,虽然从绝对数值的发行市盈率来看,24倍并不算太高,但问题是,在奋达科技的发行过程中,其过度的包装,导致市场不断质疑其真实的基本面。

        比如严重夸大技术专利优势,称其拥有74项专利,并自称“(专利技术)形成了一道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壁垒”。但实际上公司的发明专利仅有两项,其余均为“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小家电业内人士表示,一般小家电企业通常都不会将外观设计作为某种技术领先的说辞,外观设计仅仅具备设计上的“排他性”,更谈不上什么“壁垒”。

        在此之下,其对应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备受质疑也就见怪不怪了。以2009年研发费用为例,2009年、2010年其美发小家电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91.11万元、856.73万元,占美发小家电营业收入比例均未超过3%。如果在上市后出现因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成问题,导致相关税收优惠被取消,又或者被追缴税款,投资者必将面临重大损失。

        增收不增利竞争力何来?

        招股书显示,2010年奋达科技利润总额较2009年增加1427.18万元,增幅16.66%,而同期营业收入增幅为41.61%;2011年营业收入增幅已明显下降为22.25%,即使这样,同期净利润增幅已下滑至7.82%。如果再将对比周期延长至2009年,其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4.67亿元增至2011年的8.09亿元,几乎翻番,但净利润则仅从2009年6078万元增至2011年7575万元,增幅仅两成多。

        这种数据对比之下,何来招股书中的“优势竞争力”?

        或许,在了解了应收账款的变化后,这种质疑会更加坚定。2009年末其应收账款6050万元,2010年末1.07亿元,2011年末1.53亿元,无论哪个时期,均大幅超越同期营业收入增速。现金流的变化则更可验证:公司200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06万元,至2011年,已大幅减少至2984万元。

        虽然发行过程中机构也表现得很谨慎,两只参与网下报价的社保基金均只报出10元的低价,最低报价仅7.3元。毕竟目前A股中的家电龙头美的电器(000527)动态市盈率仅11.9倍。但我们还是看到上市前日机构依然在造势,如安信证券给出的股价区间为15.4-16.94元,国信证券给出的区间为14.04-15.60元。不过,市场还是给出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资深市场人士应健中近期就直指不断升级的IPO新政也反衬出新政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他认为,改革至今,实际上就是对机构进行利益输送。现在机构网下申购的筹码要等3个月后才能上市的条件消失了,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机构成了“捡垃圾”和“倒垃圾”的主力军。而奋达科技首日破发中,三机构的落荒而逃,恰恰验证了这点。

        奋达科技上市后前十大股东中的机构持股情况

        名称 持股数(万股)

        爱建证券 125

        东航集团财务公司 125

        广州证券 125

        江西国投 125

        平安证券 125

        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基金 125

        鹏华丰润债券型基金 125

        招商安瑞进取(爱基,净值,资讯)债券型基金 125

        国联安信心增益债券(爱基,净值,资讯)型基金 125

        (截至 2012 年 6 月 4 日)

        奋达科技董事长肖奋

        1962年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1986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历任深圳安华铸造工业公司技术质检部部长,深圳宝安源发电声器材厂厂长、总经理;1993年创办奋达实业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2010年10月起至今任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热词搜索: 达科技

上一篇:质量危机致股价下跌 大众中国劫
下一篇:格力董事风波意义何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