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基金 > 正文

德豪润达LED帝国阴影:3年融资30亿涉嫌吃补贴
2013-01-26 14:26:00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每经记者郭荣村卓志强发自安徽芜湖、广州一家曾经的中小板老八股之一,当年像明星一般首批荣登中小板的上市企业,在经历了谜局一样的产业变幻之后,如今距离当初的业绩辉煌渐行渐远。10月26日,德豪润达(002005,...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卓志强 发自安徽芜湖、广州

        一家曾经的中小板老八股之一,当年像明星一般首批荣登中小板的上市企业,在经历了谜局一样的产业变幻之后,如今距离当初的业绩辉煌渐行渐远。

        10月26日,德豪润达(002005,SZ)公布三季报,1至9月,德豪润达营业总收入为19.45亿元,同比下降5.49%;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7.41%。而截至9月,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已达到1.64亿元,超过净利润。与此同时,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也不乐观,为-2.37亿元,上年同期为-1.41亿元;应收账款也出现增长趋势,达14.36亿元,期初这一数字为12.91亿元。

        这份成绩单显示,在德豪润达进军LED行业三年后,LED业务对业绩的贡献依然让投资者失望。3年前,这家本以出口小家电为生的企业执意变道,切入陌生的LED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后来者,德豪润达先后通过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等渠道推出的计划募资总额至少达到70亿元。最终,由于部分计划未获证监会批准及募资缩水的缘故,实际募得资金在30亿元上下。

        今年8月29日,其发布2012年中报当天,又一次宣布举债计划,这次,德豪润达计划分期择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

        看起来,德豪润达的LED业务对资金的渴求难以抑制。

        自德豪润达实际控制人王冬雷对小家电出口的主业无心恋战之后,其便开始斥巨资构建LED帝国。在这场被外界称为"背水一战"的转型中,王冬雷曾对媒体豪言要做"全球LED企业三强"(后变为"五强")。

        然而,3年过去,王冬雷的梦想依旧是"镜花水月",该公司LED业务至今没能摆脱"吃补贴赚业绩"的局面。

        不仅如此,《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调查发现,在LED业务发展过程中,德豪润达存在诸多疑点。

        其一,今年上半年,德豪润达宣称连续签下5个大订单合同,但记者调查发现,5个共计10.75亿元的合同中4个为框架性协议 (约10亿元),不具违约风险,另一个为销售合同,但至今没有交货记录。在签下巨额照明合同并高调对外宣布的同时,作为公司最大生产基地的芜湖基地,其照明车间生产却常不满负荷。

        其二,德豪润达每购进一台用于生产LED外延片的MOCVD设备,都相应获得芜湖当地财政局的补贴,但记者发现,该公司部分设备并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55片机以上的标准,涉嫌骗补。

        其三,德豪润达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但2008年到2010年三年平均的研发投入占德豪润达的营业收入比,远低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之一--每年3%以上的标准。

        问题还不止这些,在德豪润达数次定向增发"圈钱"时,公司发起人股东和战略投资者却在疯狂减持。以发起人股东之一石河子世荣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为例,自2010年5月13日起连续减持,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计减持1271万股,套现过亿元。

        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通过调查来揭开其LED"帝国"不为人知的一面。

        /订单真相/

        1亿股定增遇冷10亿元LED订单蹊跷出炉

        就在半年前的一季度,德豪润达的投资人还兴奋不已。

        当时德豪润达一口气公告了总数高达10.75亿元的LED"日常经营重大合同"。

        然而,10月26日公告的三季报让人大跌眼镜:今年1~9月,德豪润达营业总收入为19.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7.41%。但另一方面,截至9月,该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已达到1.64亿元。

        同惨淡业绩相伴的是,上述5份共约10.75亿元的合同,今年前三季度仅兑现5905.85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总约10.75亿元的合同里竟然有超过10亿元的合同(仅后文中"合同五"订单金额5411万元为正式销售合同)采购方没有违约风险,且存在采购方股东资料披露不规范的情节。

        10亿元合同密集出炉

        今年一季度,在德豪润达定向增发的关键时刻,德豪润达一口气密集发布了5个过亿元的"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仿佛要给投资人打一针强心剂。

        1月18日公司公告称,"(1)在2012年4月底前航美广告向本公司共计采购价格6000万元左右人民币的户内LED屏;(2)2012年至2014年,本公司保证持续三年以每年不低于2000万元的费用投放航美广告经营的机场媒体广告或加油站媒体广告;(3)在2012年至2014年,根据航美广告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广告媒体更新需求,航美广告向本公司采购机场户内LED产品用于更新机场媒体设备,总价2.1亿元人民币,本公司在航美广告处投放广告的数额应相应增加,增加的数额以双方最后协商的数额为准。"(以下称之为"合同一"。)

        一个月之后,2月28日,德豪润达又签一大单。"本公司与北京天旭恒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旭恒源")于2012年2月28日签署了《战略采购协议》,合同主要条款包括:(1)本公司为天旭恒源提供LED路灯等节能产品,天旭恒源因项目需要向本公司意向采购十万套的LED路灯产品,总金额约为人民币3.95亿元;(2)具体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和金额,双方另行签署的购销合同履行;(3)本协议有效期一年,协议期满后经双方友好协商,另行签定合作协议。"(以下称之为"合同二"。)

        同一天,德豪润达还与日本双鸟公司签署了 《照明业务合作方案》,合作方案规定,2012~2014年三年双方的交易金额计划达到4500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2.83亿元)。(以下称之为"合同三"。)

        今年3月2日,德豪润达通过全资子公司德豪润达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与美国ShiningImage国际公司签署了代理采购协议,合同金额不低于4500万美元(约合2.83亿元人民币)。协议的履行期为从签署之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以下称之为"合同四"。)

        3月29日,德豪润达又发布公告称,"本公司与泰国PEA能源有限公司及KANTHaWiChit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 《销售合同》,本公司将向KANTHaWiChit公司销售一批LED路灯产品,合同金额8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11万元)。本合同是为了将ETI的节能照明灯具向泰国电力局进行销售前测试而签署的试验性订单,以期可以在未来几年为泰国电力局提供后续LED路灯。"(以下称之为"合同五"。)

        在约两个月的时间里,德豪润达一口气签下了10.75亿元的巨额订单。

        由于订单利好频传,德豪润达的股价也在3月5日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新高20.48元。

        订单公告与定增时点"巧合"

        然而,记者发现,德豪润达公告一系列大合同的时点,刚好是该公司定向增发的艰难时刻。

        2011年8月26日,证监会发审委通过了德豪润达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不过,接下来德豪润达的定向增发推进并不顺利。

        首先是在《认购邀请书》规定时间内,将《申购报价单》送至主承销商处的有效报价的认购对象仅4家,合计认购数量无法达到原"不低于1亿股"的定增下限。无奈之下,德豪润达和主承销商立刻启动了追加发行程序。而到了《缴款通知书》约定的2012年3月16日缴款截止时间,又有两家认购方未将应补缴认购款划账。德豪润达和主承销商再次向其他获配者征询追加购买需求。在离定增时效截止日2012年4月8日的前几天,德豪润达的定增才得以完成。

        在增发完成后的整个二季度和三季度,德豪润达再也没有订单公告。

        可以想见,德豪润达一季度频频公布的巨额大单合同,对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作用。

        然而,大半年后蓦然回首,所谓的五大合同雷声大雨点小。

        8月29日,德豪润达的中报显示,"合同一"仅实现销售收入2503.76万元,三季报显示,该合同依然进展缓慢,仅实现销售收入3627.26万元。该合同要求在2012年4月底前航美广告向德豪润达共计采购价格6000万元左右的户内LED屏,但合同有效期已过,采购量依然没有兑现,这明显与其当初公布的合同约定有出入,另与航美广告签署的在2012年至2014年总价2.1亿元的大单截至目前更毫无进展;"合同二"的执行效果更差,三季报披露,这个有效期仅为一年的3.95亿元的巨额订单报告期内仅实现销售收入678.75万元,为协议的1/58,还有应收账款158.50万元在外;"合同三"的订单金额约2.83亿元,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不过1599.84万元;"合同四"的有效期为2013年12月31日,但报告期内依然没有交货记录;"合同五"是德豪润达唯一签署的有别于前面四个框架协议的正式销售合同,但其三季报这样表述,"该合同由于产品认证原因,交货期推迟。目前认证问题已解决,公司正在与客户交涉,确定最终的交货日期。"

        神秘的大客户

        德豪润达今年的最大订单协议方来自天旭恒源。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有实力在一年内"吃下"总金额高达3.95亿元的订单呢?

        天旭恒源官方网站表述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下属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环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环投(00260,HK))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该公司原始注册资本1550万元,近期增资至1亿元。与德豪润达签订合同时,该公司成立时间尚不足一年,日期为2011年4月14日。

        天旭恒源的母公司则是通达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上一层公司又是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注册时间也均是2011年。

        2012年2月28日,德豪润达对外公告称,与天旭恒源签下近4亿元的大单,在那份公告里,德豪润达这样描述天旭恒源,"天旭恒源是一家针对国内城市照明体系节能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BOT模式而专门成立的节能科技公司,是中航工业下属上市公司中国环投的子公司。"

        蹊跷的是,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环投正式完成间接收购天旭恒源的时间却是在2012年3月。

        对于为何在中国环投完成对天旭恒源的收购前,就对外公告天旭恒源为中航工业旗下公司,德豪润达的证券事务代表章新宇的解释是,当时已获悉天旭恒源将被中国环投收购。

        记者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前实际控制天旭恒源的是周治伟、任鲁燕、尤永熙和黄循新4个自然人。

        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由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TCCCapitalCorp持股19%、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CityLightTradingLimited持股49%,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CyberSmartCapitalInvestmentGroupLimited持股29%,注册于中国香港的瑞泓国际有限公司持股3%。这四家公司又分别由周治伟、任鲁燕、尤永熙和黄循新4人全资拥有。

        资料显示,2012年3月,中国环投股份完成收购天旭恒源时,总代价仅为人民币2500万元。

        天旭恒源和其两级上层公司先后于4个月内成立,这家被中国环投仅以2500万元收购的公司却在被收购前夜,与德豪润达签下近4亿元的大单。

        记者曾以投资者名义致电中国环投,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不愿接受询问,后则要求记者提供公司股东的证明,并要求将问题以书面方式邮寄公司。

        而天旭恒源的工作人员则在记者试图确认订单的真假时,多次以"不知道"或领导不在为由拒绝回答记者。

        /对话实录/

        照明线被指"吃不饱""框架性"订单执行存变数

        为了进一步确认德豪润达LED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赶到德豪润达最大的生产基地:芜湖LED产业基地。

        此前德豪润达接连宣布的多个订单中,无论是与美国ShiningImage国际公司、日本双鸟公司还是泰国KANTHaWiChiT工程有限公司的合同,均为照明产品的供货合同。

        部分员工:事情少工资低

        芜湖基地多位员工告诉记者,照明板块的生产情况并不好。

        记者在芜湖基地门口见到了刚应聘出来的于浩(化名),他表示,"封装厂和照明厂,两个都同意我去上班,但照明厂的工资低一点。"

        "面试我的人把我带进照明厂车间看了一下,几条线都没人上班,都在那里打扫卫生。车间主任和我说,没干事,不就打扫卫生吗?"于浩说,他到过德豪润达旗下的几家工厂咨询,其他厂基本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但目前的照明厂可能只能拿1700元~1800元。

        照明厂的一位内部员工则表示,打扫卫生,是因为新员工刚来,一般被要求做卫生,可生产不饱满是事实,"照明厂共有6条生产线,但现在没什么事做,7月只上了十多天班。"

        一位经常出入芜湖基地的德豪润达设备供应商也告诉记者,"我有时会到照明厂,感觉不是有很多事做,看到里面的人还是蛮轻松的。"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官员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他曾到德豪润达的芜湖基地考察,"没有满负荷生产。"

        因上述情况未获得德豪润达官方证实,其是否满产有待确认。

        据德豪润达的三季报披露,截至报告披露日,芜湖德豪润达、扬州德豪润达共计已到货MOCVD设备80台,其中38台已调试完成开始量产,5台设备用于研发;其余设备正处于安装调试过程中。

        大订单多是框架性协议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于半年报公布后以投资人的名义多次致电德豪润达证券事务代表章新宇。以下是对话实录。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二季度没有获得一些LED大的订单吗?

        德豪:对。那些大的订单如果有,我们都会公告。二季度还没有什么大的订单。有些在谈,还没结果。

        NBD:一季度签了那么多大的单,好像执行得也不好?

        德豪:对,市场跟我们预期的还是有一定差距。大家都在说2011年或者2012年是通用照明的元年,但目前这个预期还没有形成。慢慢会有一个替代过程,但还没开始爆发,现在超市里还是以节能灯为主。

        NBD:那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客户的信心,客户的采购?

        德豪: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采购,因为我们签的好几个是框架性的协议嘛。

        NBD:框架性是什么意思?

        德豪:是一个大的合作框架,具体的价格和数量要用订单来确认。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合同就是合同,框架性的协议跟严格意义上的合同有所区别,就是没有那么强的约束力。它应该是没有法律责任的。在做海外业务的时候,我们经常就是这样的,如果跟一个客户签一个一亿美元的大协议,中间他下单要用订单的形式来确认,有可能会减少,有可能会推迟,因为他也要看市场情况。如果你非要让他签一个那么大的订单,不买还要赔款什么的,他就不跟你签了。其实我们每个公告的开头就是风险提示,你不要光读下面那个,要多读风险提示比较好。

        (注:记者查询了几个合同订单,以"合同二"为例,风险提示一栏中并未说明这个合同法律约束力的问题,只在第三条提到"本协议为合作框架协议,具体LED路灯等节能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和金额,双方应按另行签署的购销合同履行。正式合同的签订时间仍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将在后续定期报告中持续披露协议的履行情况",显然,这里仍然没有提示违约风险,只是提示正式合同签订时间的不确定性。)

        NBD:跟天旭恒源签的近4亿元合同,但上半年执行只有几百万元。为什么要一下子签那么大的合同?

        德豪:当时他们预计今年能够拿下多少个城市(订单),但后来在谈的过程中,有些没有拿下来。

        NBD:就是说有些变数?

        德豪:对,因为这些是政府工程,他们可能首先找个供应商把供应渠道固定下来,但不会签订严格意义的采购合同,因为签了,如果这边项目谈得不顺利,买回来干嘛?但如果这边的项目谈得七七八八了,他们不把供应商先找着,谈下来了供应不了也是个问题嘛。

        NBD:他们那边也是出了些问题是吧?

        德豪:他们做的EMC的规模可能比预期的要小。中间可能有一些没拿下来或者竞争对手来了。现在大家都看着这个行业非常好,自从广东公布了LED的推广计划之后,很多企业都围到广东来了。到处投标,投标的时候到处都是竞争对手。

        NBD:这个合同我们当时看的话还是比较开心的,但是没想到,看了你们这个二季报,感觉心里凉凉的。才执行了那么一点点,时间过了一半了对吧?

        德豪:对对对,这个还是跟我们的预期有点差异。

        NBD: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公司跟你们今年的合同肯定履行不了呢?

        德豪:我不敢说完全履行不了,有可能会履行不完。

        NBD:我就觉得奇怪,你们跟北京这家公司签合同,这家公司都没在行业里听说过,而且我们查了下,是去年才成立的。

        德豪:他们是中航集团,中航集团非常大嘛。这是很大的央企,他们下面的公司成百上千。不可能每个都听说过。而且LED能源合同管理公司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模式。他去城市拿订单,然后买我们的灯具安装。他自己不做LED灯。

        NBD:但是你们签合同的时候,这家公司还不是中航旗下的吧?你们是2月份跟他们签的协议对吧?

        德豪:因为从他们提供给我们的资料里来看,它的股东背景已经是中航工业。可能他们当时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没有履行完最后的程序而已。

        NBD:这个合同3亿多元,具体到这个条款,有没有要求它赔偿什么损失呢?因为我也看不到合同。

        德豪:这个合同我想应该是履行不完的话,我们可以往后推迟,到时候再谈。再重签一个合同替代这个合同也行,何必非要逼着它说你要赔我多少多少钱,这个不现实。而且是长期合作的伙伴。

        NBD:为何中国环投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此大的订单,你们有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我们查阅香港联交所的公告却没有呢?

        德豪:我不太了解这个情况。

        NBD:你们这个框架性协议是不是一定要公告呢?

        德豪:这个倒不一定,但万一我们不公告,证交所又会询问。

        NBD:我总共算了下,你们这五个合同有10.75亿元。

        德豪:你不能这样算,我的风险提示你看都不看。

        NBD:也就是说这个变数还是比较大的?

        德豪:是有变数,是框架性协议,具体采购的数量和价格要用订单来确认。所以你一定要去评估这个合同,目前执行的情况可能没那么好,那预期你就要打折扣了。

        德豪润达LED"帝国"阴影:政府补贴远超营业利润 部分设备资格存疑

相关热词搜索:德豪 润达 帝国

上一篇:南风化工控制权转回老东家 屡有信披迟滞之嫌
下一篇:葵花药业观察之三:问题不断 做大宣传做低质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