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给医生自由 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
2013-07-19 10:51:41   来源:智闻网   评论:0 点击:

试图放弃政府对医生身份的管控,直接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 财新《新世纪》记者 李雪娜 王婧 见习记者 李妍 深圳医生自由执业试点力图再向前迈进一步。 财新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深圳卫人委)获悉,《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

  试图放弃政府对医生身份的管控,直接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

  财新《新世纪》记者 李雪娜 王婧 见习记者 李妍

  深圳医生自由执业试点力图再向前迈进一步。

  财新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深圳卫人委)获悉,《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已报送广东省卫生厅批示。广东省卫生厅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对该方案“大力支持”。

  在中国,拥有国有事业单位编制身份的公立医院医生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在体制重重约束下,变换执业地大大有损切身利益。

  但在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医生执业身份并不受国家管控。他们或与政府签订雇佣合同,或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合同,可自由选择执业场所,并接受患者“用脚投票”,通过市场调节确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建立信誉评价体系,对医生执业情况和医疗纠纷做出评价判定和信息公开。

  普遍的共识是,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即在政府对医生身份的管控。只要解放医生,就能实现真正核心的医疗资源市场化流动,医疗服务恢复市场价格,将促进药价正常、合理。以医、药价格的正常化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可以良性循环。

  深圳报批的新方案试图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并且打破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对医师资源的垄断,被专家评论为“步子迈得大”。

  进步何在

  深圳报批的新方案,全文只有1100余字的文件,一共12条。其中,医生变换执业地不再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管制,被认为是最大亮点。此外,医生选择其他执业地,也将不受数量限制。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称其“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细则》规定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无须再经过医疗机构批准,但须在深圳市卫人委指定网站先完成备案。”“也就是说,医生出去不再受任何人管制,报备仅是明确多点执业的去向。”深圳市卫人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说,“将多点自由执业变成医生的天赋权利。”

  2009年9月,作为新医改的一项措施,原国家卫生部曾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医生合法进行多点执业的同时,要求“医师受聘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应当经所在单位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师原则上应当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等。此后,广东、海南、云南、四川、北京、江苏等地相继展开了试点工作。试点并未出现预期的医生自由流动大爆发,效果不尽人意。从2010年1月实施至今,深圳申请获批多点执业医师只有36人,包括备案在内仅有100多人;整个广东省16万多名注册医师,仅有3800多人申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全国多点执业仍有重重限制,“遇冷”并不意外。

  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不支持被认为是试点效果不理想的主因。有卫生部定调在先,2009年12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发布《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申请医师须“具有副高职称且在该技术职务上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执业经验”,执业地点数量“最多3个”,并且要经过三个步骤:一、符合条件的医师在经过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批准的前提下提出申请登记。二、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与新增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已签订医师执业的相关协议。三、在新增执业地点负责医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登记。

  “公立医院需要院长审批的多点执业形同虚设。因为医疗人才与技术是医院最大的竞争力,哪个院长愿意把优质资源无偿送到其他医院?”朱恒鹏说。

  身为广东省著名三甲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一医生告诉财新记者,该院每天门诊量过万人次,医师资源本就紧张,医院明确表示不支持医生多点执业。“有的医院明确表态,如果要多点执业,就不享受医院的福利津贴以及奖金,包括五险一金。”他还介绍说,大医院业务量饱和,但编制奇缺,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根本无暇分身进行多点执业。“即使医院迫于政策要求批准了,院长他们肯定也不高兴你有二心,多点执业很可能会影响年终考评、职称晋升和科研项目拨款等各个方面。”

  这位医生认为,医院不支持合情合理。“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院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医生创造科研、教学和晋升条件,承担了医生的福利奖金压力,还要解决医疗纠纷,其他单位什么都不用管,就能分享最宝贵的医疗资源,显然是不合适的。”

  作为主管机构,深圳市卫人委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态度则比较积极。早在2010年,原深圳市卫生局向各市区医疗机构收集和交换医师多点执业相关信息,备案医生的执业情况,同时通过指定的网络平台,让缺医生的医院和医生富余的医院,进行对接。

  为削弱第一执业单位对医生的管控,深圳市卫人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深圳市医师多点执业的通知》中特别要求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批准”医生的多点执业申请。

  2012年12月28日,《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办法(2012年版)》公布,特别准许深圳医师“不限执业地点数量”。即第一执业地点为深圳市地域范围内医疗机构的医师,可在深圳市地域范围内三个以上执业地点自由多点执业。这给深圳试行“当地注册、当地执业”模式放权。

  廖新波谈及当时给深圳下放这项特权的动机时称,“一个医生要多点执业,他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医疗风险大,这三点就足以决定他不可能无限制地多点执业。他要是有能力在超过三个以上的地方执业,那你想管也管不了,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 医生 自由

上一篇:楼继伟:今年不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
下一篇:北京严查买房婚托 评论称解决根本问题更关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