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收购涉红十字会资产 "干爹"紧急辟谣
2013-01-25 19:23:33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崔文官1.2亿元投资收购肿瘤诊疗中心,但在交易标的及其疑似干爹 ——四川省红十字会遭遇质疑之后,又紧急发布补充公告。这一系列动作,使得独一味(13.70,-0.06,-0.44%)(002219.SZ)的这次跨界收购显得极不寻常。...

        那么在取消冠名之后,独一味收购肿瘤诊疗中心的价值在哪里呢?有投资者在股吧中戏称,“此次收购是为其研制的新药,你娃不懂,试药本身就要成本支出,1.2亿元只是建个实验室,以广大患者为标本,对公司是有益处的,但希望病友最好不要到该院就诊,以避免可能成为小白鼠。”

        “交易标的”主体难确定?

        “肿瘤诊疗中心本身就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更何况只是其85%的股权,这个资产边界很难界定,而且很容易与肿瘤医院其他资产、收益混在一起。”四川当地一位律师告诉记者。

        独一味的此次收购标的,肿瘤诊疗中心的收益权评估机构为北京中科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科华“)。

        据北京中科华出具的肿瘤诊疗中心《资产评估报告》(中科华评报字[2013]第002号)显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于评估基准日2012年11月30日在持续经营条件下15年85%的经营收益权评估价值为人民币14154.51万元。

        收益权价值评估中显示,评估对象具体包括与肿瘤诊疗中心医疗服务收支净额相关的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所涉及的诊疗服务项目和资产,涵盖收入、支出、管理费用。而其中评估对象中包括了肿瘤科、影像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

        独一味公告的相关财务信息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会计年度肿瘤诊疗中心的医疗收入分别为5968.8万元、6780.41万元、6849.11万元,医疗收入结余分别为2636.41万元、2967.51万元、3144.10万元。肿瘤诊疗中心占肿瘤医院三个会计年度医疗收入的比例为51.2%、47%、51.5%,医疗结余占比80.4% 、79.2%、76.5%。

        从公司公布数据上看,收购标的无疑是优质的。但事实恐非如此,因为此次收购标的并非完整的法人主体,其资产范围难以界定,存在诸多隐患。

        独一味在其《资产评估报告》中,介绍了“肿瘤科”唯一一个科室,称肿瘤科位于医院住院部大楼三、四层和医疗综合楼五层,分别为肿瘤二病区、肿瘤一病区和肿瘤三病区。

        不过独一味在《补充公告》中称,公告中的“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不是单独的法人主体,是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关于肿瘤相关业务之泛称,医院从未以中心名义独立对外开展任何相关业务。

        “肿瘤诊疗中心本身就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更何况只是其85%的股权,这个资产边界很难界定,而且很容易与肿瘤医院其他资产、收益混在一起。”四川当地一位律师告诉记者。

        成都当地一位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员则对北京中科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中对于交易标的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可信性表示了质疑,“肿瘤诊疗中心与肿瘤医院同在一个地点运营,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一年下来,诊疗中心营业收入与非诊疗中心部门收入很难那么泾渭分明。尤其是一家医院拿出部分部门对外合作,有关收益评估作价的真实性往往存在很大问题。”

        上述分析研究员告诉记者,“按卫生监管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对外设立诊疗中心都要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备案,但独一味收购的肿瘤诊疗中心或许就没事先办理报批手续。”

        《资产评估报告》显示,2012年11月,肿瘤医院全部营业收入13297.56万元,医疗结余4108.16万元,扣除肿瘤诊疗中心医疗收入6849.1万元,医疗结余3144.1万元,则非肿瘤诊疗中心部门实现的医疗服务收入为6448.5万元,医疗结余964万元。

        截至2012年11月,肿瘤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445.94万元,其中用于医疗诊断服务的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却仅有1.38万元、6.24万元;肿瘤诊疗中心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586.57万元,其中机器设备563.38万元、电子设备23.2万元。

        成都当地一位曾供职于大型国企5年的注册会计师袁阳(化名)则在看过《资产评估报告》之后表示,“肿瘤诊疗中心和非瘤诊疗中心的医疗收入在过去三个会计年度里各自占据一半左右的业绩,但是两者的固定资产金额和医疗结余金额差距‘大的不正常’,非肿瘤医疗服务部能够用净值不足肿瘤诊疗中心2%的机器、电子设备创造与其相近的医疗服务收入,但两者医疗结余收入比例水平却相差有两三倍。”

相关热词搜索:一味 收购 红十字会

上一篇:同方股份绑定壹人壹本 同方叫战联想
下一篇:中国远洋成A股最大ST公司:或甩包袱自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