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乱象:亚星锚链2.5亿投资全没收回
2013-01-29 12:47:15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陈晶泽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左手‘圈钱’,右手理财的现象终于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根据上证所近期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情况分析》报告,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

        陈晶泽

        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左手‘圈钱’,右手理财”的现象终于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根据上证所近期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情况分析》报告,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的现象更趋严重,当年委托理财发生额相比2010年度出现大幅度上升,其风险也已初步显现。

        委托理财发生额急升

        据统计,2011年度沪市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年初余额为239.04亿元,借方发生额为1180.60亿元,贷方发生额为1248.43亿元,年末余额为171.19亿元。虽然余额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期间发生额出现大幅上升。特别突出的是,2011年度地方国企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和规模都比2010年度出现比较大幅度增长,远超其他类型的上市公司。

        从余额和发生额看,2011年度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分别占比86.37%和62.88%),但相比2010年度的97.09%和87.27%有所下降,主要是2011年度上市公司通过信托公司进行委托理财的比重有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还是直接认购信托产品,资金最终流向基本上都是信托计划。“至少90%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挂钩的是信托产品。”该人士表示。

        上海一家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销售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2010年以来,就看到有新上市的公司手握大笔超募资金,开始盯上这一块,为此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对江浙地区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接。

        江苏一家纺织类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公司决策层也曾考虑过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也有相关销售人员找过公司,但在公司投资部门的反对下,最终还是没有买。他表示:“公司IPO超募资金有好几亿,放在账上几乎没有收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至少4%以上,信托就更高。但问题是,IPO资金不仅专款专用,而且有专门账户,要使用这些资金太麻烦。”

相关热词搜索:公司 理财 锚链

上一篇:会稽山黄酒被指营销能力不强 IPO胃口不小
下一篇:京山轻机管理层收购八年成局 出资不明不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