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股票 > 正文

海联讯事件或再发酵诸多疑点待解
2013-06-27 18:14:38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监管风暴之下,4月初被证监会披露涉嫌违法违规的海联讯终于在不久前的公告中称,该公司上市前后长达三年时间里一直存在利用应收款虚增收入的情形。自上月初被证监会披露涉嫌违法违规后,深圳海联...

监管风暴之下,4月初被证监会披露涉嫌违法违规的海联讯终于在不久前的公告中称,该公司上市前后长达三年时间里一直存在利用应收款虚增收入的情形。

自上月初被证监会披露涉嫌违法违规后,深圳海联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联讯)便处于舆论的焦点。

海联讯公开承认虚增收入

五一假期之前,在等待了二十多天后,海联讯突然发布《关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和《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公告表明,在2011年合并之后的利润表调整之前,海联讯营业收入为3.55亿元;调整之后,其营业收入变为3.39亿元,调减金额达1592万元。2011年海联讯的净利润为6273.23万元,实际应当为3994.35万元,虚增2278.88万元,占到实际数的57.05%。

公告前两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发给深交所《关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称公司外包成本、年终奖金、营业收入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原未对应收账款贷方余额进行重分类,并按未经重分类的应收账款余额计提坏账准备。

公告落地,舆论一时哗然。

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虚假冲减应收账款,就是编制财务报告时从公司外边找来大笔资金,作为收取应收账款计入会计报表。之后这笔钱便被转出去,这种操作手段违法了会计准则,几乎就是造假。“海联讯在这个时间、节点‘主动认错’,不过是寻求自保而已。”

也有媒体指出,海联讯所谓的“会计差错”很难立足。因为2009—2012年度,海联讯还存在着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的情况。

相关热词搜索:海联 事件 发酵

上一篇:三一重工海外业绩遭疑掺水
下一篇:正和股份涉嫌被掏空案正在核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