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报道 > 正文

天喻信息业绩变脸
2013-01-28 22:08:05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在创业板上市的两年时间里面,其表现并不看好,有近四成公司当年利润下滑,发生"业绩"变脸。这样令投资者猝不及防的变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记者针对这个话题继续深入调查。一家叫做天喻信息(300205)的公司,201...

        招股说明书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238.13万元,而在招股意向书中被改为34018.66万元,净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的数字也重新做了修改。

        就连重大合同这一项中披露的银行授信、保理业务合同的数额,都出现了前后的不一致。

        周爱文认为,这些财务数据的更改和合同数额的变动,并不是简单的计算失误,而是与事实不符。对于招股说明书和招股意向书中存在的诸多差异,武汉天喻信息公司及长江证券(000783)的保荐人,都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和说明。

        尽管上市前财务造假风波沸沸扬扬,多家券商仍给以天喻信息40元左右甚至40元以上的估值,天喻信息以66.89倍的市盈率顺利发行。

        然而,上市之后的道路却十分不平坦。伴随着迅速的业绩变脸,天喻信息的股价一路跌掉了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经过今年五月的除权除息后,天喻信息股价从一年前每股40元的发行价,变成了现在的12.7元,后复权价为22.7元。

        天喻信息在2011年的业绩快报中,将亏损原因归结为:"由于所处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同时为未来公司发展储备技术和产品,公司加大了研发和市场投入,公司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针对武汉天喻信息在上市一年间业绩迅速变脸的问题,记者也向天喻信息发去了采访函。几天后,记者来到了位于武汉的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希望能采访相关负责人。

        但是工作人员却以董事长和董事长秘书都在外地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一年前,天喻信息以40元每股的发行价,66.89倍的市盈率成功上市。而就在这一年里,2011年天喻信息全年利润下降百分之四十,2012年一季度更是下降了百分之一百八十五。为何在一年间发生这样的变化,记者依然没有得到天喻信息正面的回答。

        天喻信息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一年时间股价腰斩。伴随股价大跌的还有上市之前扑簌迷离的财务风波。天喻信息上市后的业绩大变脸,与这家公司上市之前的财务风波,到底有没有关联呢?一位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天喻信息不断增多的应收账款,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从2008年到2010年天喻信息的应收账款是1.54亿元,2.04亿元和1.85亿元,占到该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56%,55%和36%,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6%、56%和35%,上市之前这个应收账款又进一步攀升,2011年的年报显示应收账款已经到2.85亿元,然后今年一季度的季报应收账款又跃升至3.4亿元,这就意味着公司亏损。

        这位分析师指出,为了占领市场,企业有可能账期较长,造成应收账款高企。但是,他也分析了另一种可能。他表示,公司的应收账款是调节利润的蓄水池,然后可以将两年的利润进行相互的调节,把未来一年的销售收入搬到今年来,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未来的销售收入减少,而今年的销售收入会增加,今年的盈利利润就增加。天喻信息在上市前夕调节利润,从而达到那个高估值,高发行价的目的,这样子就透支了未来的业绩。

        财经评论家水皮告诉记者,公司为了保持均衡增长,它做了数据上的调整,甚至把今年的一些帐目算到去年的账上去,这样的话,在报送的过程中间,业绩看起来会比较漂亮。所以上市之后,今年就很难再拿明年的业绩来填充,所以一下子就露了馅。

        这位分析师认为,天喻信息的招股说明书中,将从银行得到一笔四千万的保理回款计入了经营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化公司业绩的包装手法,保理业务就是公司将其产生的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资金,这相当于一种融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拿到钱,然后企业冲减应收账款,将银行的钱变成了经营活动现金流。

        上海李国机律师事务所的周爱文律师也认为,从银行获得的保理回款,应该被计入短期借款,而不是销售商品获得的现金流。而天喻信息在随后发布的招股意向书的财务报表中,将银行保理回款改成了短期借款,计入筹资活动,这样,四千多万元悄悄地搬了家。

        谢军告诉记者,这些公司上市后齐齐变脸,实际上与公司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是因为公司上市之前进行的过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

上一篇:鲟龙科技IPO存疑:生产投入周期过长 资金压力凸显
下一篇:加多宝乱象丛生:被多名员工状告克扣加班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