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6月至今6次出质量问题 连续致歉引反思
2013-01-26 13:58:02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本报记者骆沙10月25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光明乳业(8.68,-0.10,-1.14%)牛奶中含有蓝色颗粒物一事表示:经调查,出现颗粒物的原因为,桶装牛奶封盖时,旋盖机械手在旋盖拧紧的过程中与瓶盖发生摩擦产生的瓶盖...

        本报记者 骆沙

        10月25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光明乳业(8.68,-0.10,-1.14%)牛奶中含有蓝色颗粒物一事表示:经调查,出现颗粒物的原因为,桶装牛奶封盖时,旋盖机械手在旋盖拧紧的过程中与瓶盖发生摩擦产生的瓶盖塑料碎颗粒,带入下一桶需加盖的牛奶中。

        事件源自10月19日网友"toshta"发的一条微博: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蓝色印迹,以为是外表污渍。仔细一看,竟是瓶内牛奶中漂浮着不少蓝色固体颗粒物。随后光明乳业官方微博确认收到投诉,并回应"消费者投诉的1.5L纯鲜牛奶出现颗粒物的原因已查明,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距离光明乳业上次就产品质量问题公开刊登道歉信不足一个月。从今年6月至今,该企业已第6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过几次案例后,个人感觉光明乳业的管理漏洞颇多,"6月发生的产品中混入烧碱事件,是技术和管理存在漏洞;9月发生的奶瓶鲜奶质变,是因为'关冷库门时把冷气关掉导致鲜奶变质';随后乳酪产品出问题,是因为采用了不适合儿童的配料"。

        据悉,该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已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正实施各项整改措施,"不能说整改没有效果,目前对于光明乳业的一系列整改工作正在进行,企业会对消费者负责"。

        "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不是一句口头承诺。"张荆说,"在消费者和企业利益冲突时,谁更优先?当然是前者。然而产品一再出问题,就说明企业并没有履行这个承诺。"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案件多发。此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曾向媒体表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有观点认为,长期难以根除在于"惩罚力度不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政府责任人、监管机构必须承担责任,不能只从地方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事件牵涉监管失职或腐败问题,则应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严厉的惩罚。不仅监管部门,对当地更高级别的负责人也必须实施问责。"

        他认为,如果能够将涉案企业罚得倾家荡产,一定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不然地沟油事件过去了,又来了染色馒头,再来了毒胶囊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猛,安全监管能力却未能及时跟上,为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隐患。

        比如,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导致很多食品行业从业者铤而走险。以"农药废渣盐"冒充食盐事件为例,《盐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于1990年,此后一直没有修改。《条例》中缺少对经营工业盐的监管和处罚规定。

相关热词搜索:光明乳业 至今 质量问题

上一篇:振东制药上市不足两年频现乱象 业绩持续恶化
下一篇:中兴三季度业绩洗澡 研发费用被疑过度确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