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销评论 > 正文

北京恒华伟业:拼凑上市 伴随混乱的财务数据
2013-01-29 12:48:2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此前本报刊发的《恒华科技:虚增利润过千万》一文,针对已于7月20日通过了发审委审核的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激增的存货余额,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当会计核算和虚增利润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而这还并...

        此前本报刊发的《恒华科技:虚增利润过千万》一文,针对已于7月20日通过了发审委审核的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激增的存货余额,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当会计核算和虚增利润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而这还并非是该公司存在的全部问题,此外多项财务数据不符合正常的会计逻辑,以及涉嫌拼凑上市等行为,也非常值得关注。

        一、收购非主业子公司,或为拼凑上市

        根据恒华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合并范围内仅涉及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上海恒桦和云南电顾,但是这两家子公司全部是收购而来,其中上海恒桦成立于2005年,华恒科技于2009年12月从第一大股东及其他3名自然人处以单位注册资本1元的价格购买而来;云南电顾也类似是这种情况,成立于2009年8月,恒华科技于2009年12月从第一大股东及其他2名自然人处以单位注册资本1元的价格购买而来。

        质疑在于恒华科技收购这两家子公司的目的,因为在被收购前上海恒桦和云南电顾的主营业务均为勘察设计,与恒华科技的软件开发及服务并不搭界;而在被收购后,两家公司则增加了软件销售的业务范围。那么恒华科技收购这两家子公司的真实目的,是否如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从事发行人的软件产品的销售"呢?经过本报的数据分析后可以发现,华恒科技财务数据并不能支持这种假设。

        如果子公司上海恒桦和云南电顾承担了恒华科技软件销售,则在母子公司之间势必会发生内部销售,同时双方的交易金额形成期末合并利润表营业收入的抵消金额。但是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11年营业收入数据,上海恒桦实现金额为1140.39万元、云南电顾实现金额为410万元、恒华科技母公司实现金额为11698.43万元,三家合计为13248.82万元,恰与合并营业收入一致。这就意味着在母子公司之间并未发生内部销售业务,那么子公司"从事发行人的软件产品的销售"又从何谈起呢?

        既然两家子公司并未真实"从事发行人的软件产品的销售",就只能推测其延续着与恒华科技主业无关的勘察设计业务,同时恒华科技收购两家子公司的目的也显然并非为了销售渠道,那么又是为了什么呢?

        对此本报认为,恒华科技收购子公司的目的在于扩大营业收入,以拼凑的方式扩张企业规模、为成功上市增加筹码,毕竟以两家子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合计金额1550.39万元计算,占该公司当年度合并营业收入的11.7%,影响并不算小。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伟业 拼凑

上一篇:浩丰创源 乌龙财报?
下一篇:子公司无照经营被罚款 胜利精密辩称“订单紧迫”使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