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捷科技联姻成飞集成 被套PE借道变现
2013-01-27 21:12:3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两次谋求上市未果的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捷科技)在多名流通股股东的压力下被成飞集成(16.71,0.16,0.97%)收购,实现了曲线上市。停牌近三个月的成飞集成(002190.SZ)1月13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股权...

        两次谋求上市未果的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捷科技”)在多名流通股股东的压力下被成飞集成(16.71,0.16,0.97%)收购,实现了“曲线”上市。

        停牌近三个月的成飞集成(002190.SZ)1月13日发布公告,拟以“现金+股权”的方式向中科远东等21家企业及雷雨成等36名自然人购买其持有的同捷科技87.86%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1.67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于支付股权收购款和提高整合绩效。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此次收购之所以能够完成,“中间人”国泰君安证券[微博]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以及众多押宝同捷科技的PE可谓功不可没。

        在IPO闸门迟迟不见启动,海外上市的前景渺茫的当下,由上市公司来并购PE机构投资企业已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退出渠道,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方式将是今年并购市场大发展的主流行为。

        券商搭桥 风投曲线撤离

        早在2006年同捷科技赴海外上市未果,此后同捷科技又于2009年启动改制引入创投开始计划冲刺国内A股市场。当年9月22日,创业板大闸初开,同捷科技同华谊嘉信(8.620,0.59,7.35%)(300071.SZ)、爱尔眼科(17.060,-0.44,-2.51%)(300015.SZ)、网宿科技(20.800,0.47,2.31%)(300017.SZ)在创业板发审委过堂受审,后三家公司均顺利获得发行资格,同捷科技则被证监会否决。

        尽管在创业板发审委出具的IPO被否原因中并未详细阐述同捷科技创业板折戟原因,但有市场人士认为,股权过于分散和盈利持续性是导致被否的主要因素。

        记者查阅同捷科技申报稿、资产重组报告书等资料后发现,同捷科技从原先的汽车设计公司逐渐转型为模具制造企业,对其业绩亦造成一定影响。公开资料显示, 2011年同捷科技营业收入4.04亿元,净利润尚有5261.04万元,但至2012年前三季度,其业绩却出现严重下滑,营业收入骤降至2.11亿元,净利更仅有570.8万元。

        同捷科技上市梦断,众多PE无法退出而被套牢。操刀同捷科技的招商证券[微博](10.16,-0.09,-0.88%)也退出阵地,转由上海当地的国泰君安接手。而国泰君安接手后就开始张罗下一步的资本运作计划。事实上,国泰君安在此前已经为同捷科技安排过一次融资,去年6月,国泰君安承销了同捷科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

        据西南地区一位投行人士透露,“国泰君安此前也想过让同捷科技再度上会,但后来估计通过概率不大,因此转而直接找并购的买家,最终找到成飞集成。”

        这一说法得到成飞集成董秘程雁的证实,“先是国泰君安的人来找过我们,说他们手上有家企业(同捷科技)不错,跟我们处于同一产业链上,问我们有没有兴趣进行行业内扩张。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先是同捷科技的人来我们这边拜访,后来我们去上海进行了回访。同捷科技创始人雷雨成对于产业发展的理念和认识,跟我们比较接近,才促成了这个合作。”

        程雁坦言,“实际上,这次收购能够完成,主要还是因为风投的出逃压力比较大。同捷科技被成飞集成收购,是一个机会,也是无奈。实际上同捷科技各利益方中,最想让公司完成上市的不是同捷科技的创始人雷雨成,而是一众突击入股的PE。”

        公告资料显示,本次收购涉及的标的企业同捷科技股东群体可谓庞大,共有21家企业以及36名自然人,其中不乏中科招商、达晨创投等知名PE的身影,还有龙盛集团、新湖集团等著名实业企业。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 联姻 成飞

上一篇:四川长虹增持国虹遭拒 大智能战略悬疑
下一篇:威远生化涉嫌利益输送 年报数据漏洞百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