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基金 > 正文

康弘药业成长性堪虞 共同创始人国家特聘专家另立门户
2013-01-28 22:11:01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由中银国际任保荐人的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弘药业)预披露了招股书,拟发行4.2亿股,募资6.73亿元。虽然选择了在目前A股"吃药喝酒"行情大行其道时推出,但鉴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俞德超在2010...

        近日,由中银国际任保荐人的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弘药业)预披露了招股书,拟发行4.2亿股,募资6.73亿元。虽然选择了在目前A股"吃药喝酒"行情大行其道时推出,但鉴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俞德超在2010年公司增资扩股前夕,因"理念不合"而离职,并自立门户与公司形成同业竞争,失去了关键领军人物的康弘药业未来几大项目能否成行陡增变数,无疑使得公司高成长的光环蒙上了一层灰幕。

        1 

        理念不合俞德超上市前夜"出走"

        招股书显示,曾任康弘药业董事、副总裁,负责生物制药技术开发的俞德超,在2010年8月公司拟上市前夕离职而去。

        俞德超是谁?究竟有多重要?

        百度百科如此描述:俞德超系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科院分子遗传学博士,先后任美国Calydon 生物制药公司主管,新药研发副总裁,美国CellGenesys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Applied Genetics生物制药公司副总裁,中美合资康弘赛金药业首任总裁,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康弘药业集团副总裁,生物大分子蛋白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康弘药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俞德超还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抗肿瘤药物新领域--肿瘤病毒疗法(Cancer Virotherapy)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54项专利的发明人(42项为美国专利),其中包括该领域公认的核心专利。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Oncorine)为其发明;他发明和开发的另外五种国家1类新药正在临床试验当中,其中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新药产品"康柏西普"(Conbercept)在临床中已使因老年黄斑和糖网病等眼疾而盲患者得以复明,填补了国内空白。

        俞德超为何要走?

        招股书解释,在俞德超任职后期,与公司在未来发展战略、新项目的选择和引进以及在他参与引进及开发的部分技术上存在不同看法,最终提出辞职。根据双方意愿,2010年8月,公司同意俞离职,双方共同确认了俞所参与引进及开发技术的完整性,并已按照离职技术人员的通行做法签署了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双方目前没有任何纠纷。

        招股书还显示,俞德超在康弘生物任总经理、在康弘药业任副总裁期间,主要涉及生物药的研发,但康弘药业否认俞德超的离去对公司构成重大影响。

        2 

        康弘药业未来利润增长点或搁浅

        真的没有重大影响吗?上述资料显然证明了俞德超在技术方面的超强能力和对于一家制药公司的重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康弘药业主导了5个国家一级生物类药品研发,目前均未上市,但在招股书中依然被认为是康弘药业未来预期利润新增长点的重要来源。

        招股书显示,康弘药业研发的KH901、KH902、KH903等多个生物1类新药,在美、日、韩、俄罗斯等国拥有多达13项国际专利,未来国际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而KH902、KH903等的活性蛋白--FP3蛋白(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的国际通用名"Conbercept"和中文通用名"康柏西普"还已分别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药典委员会收录和批准。"康柏西普"更是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国际通用名,这在中国医药[0.00 0.00% 股吧 研报]界极其罕见。

        此外,在2010年时,国际上与KH902类似产品的生物药品Lucentis年销售额就超过30亿美元,与KH903类似的生物药品Avastin年销售额更超过60亿美元。

        就是这么极具前景的多个项目,俞德超又作为在研生物制药产品的主要发明人,怎么能说其离职对未来业绩影响不大呢?

        就算是康弘药业强调研发团队已从2006年约30人发展至近200人,但俞德超离开后,康弘药业在研生物制药KH902技术评审是否能通过,KH903、KH906是否能继续研究下去,都是个疑问;其生物药的创新性是否能够持续则更值得怀疑,故其未来的业绩持续增长也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3 

        "抗衡"康弘 俞德超火速创办两公司

        这样一位几乎成就康弘药业技术的领军人物,在公司上市前夜选择离职,被公司用"理念不合"来解释实在有些牵强,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俞德超离职后,很快便组建了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和上海白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

        而翻查这两家公司的背景资料,信达生物的实力较雄厚,由全球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富达投资集团旗下的富达生物科技投资基金和富达亚洲共同成长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包括俞德超在内的五位生物制药行业专家参与创立,注册资本500万美金。目前致力于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开发用于治疗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各种疑难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等)的生物制药。

        白泽生物则是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基因治疗药物并提供与基因治疗相关外包服务(CRO)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和中国上海均设有研发和生产部门,与三个国家超过150家研究所长期合作,为药物开发公司及科研机构提供病毒载体(溶瘤病毒,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的构建、生产服务和临床前研究,包括有效性试验、安全性初步评价和药物的一般理化性状研究等。

        从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双方处于行业互助。更重要的是,虽然目前该类生物新药还未有产品上市,但显然,俞德超参与的公司已经和康弘药业形成了严重的同业竞争关系。而仅以俞德超的学术能力背景,在这种同业竞争关系中,若占据上风显然不属意外。如出现这种结局,显然对康弘药业这个"老东家"是个沉重的打击。

        就同业竞争,招股书显示,已经按照离职技术人员的通行做法与俞德超签署了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双方目前没有任何纠纷。"目前没有任何纠纷"这句话颇值得玩味,这表明双方的分手并不是很愉快的,且不代表双方未来不会有纠纷。虽然双方的约定属于商业机密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俞德超后续创办生物制药公司的动向来看,势必对康弘药业未来生物制药的发展形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长。

        4 

        公司回避成本问题 误差至少百万

        除了俞德超"出走"另立门户或为业绩带来变化外,新快报记者还观察到,康弘药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增速较快,动力消耗让人费解,显示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例如,记者发现,该公司2009年至2011年分别生产的药片(粒)为6.99亿片(粒)、8.4亿片(粒)、10.9亿片(粒),近两年增速分别为20.17%、29.76%;而能源动力(煤和电)费用为263.23万元、319.04万元、731.32万元,近两年增速分别为21.2%、129.23%。再考虑到电价基本平稳,而这三年的每吨煤价分别为547.24元、813.48元、915.56元,近两年增速分别是48.65%、12.55%。

        从上述三组数据中,记者很难推导出动力消耗与产品产量呈一定比例关系,如能源动力2011年比2010年的增长率达到129.23%,但同期产量的增幅却只有29.76%。

        再纵观招股说明书全文,其行文可谓是小心翼翼,中规中矩,连有些20多万元的资金账目也会讲清来龙去脉。可对于2011年能源动力项同比误差至少100万元的数据却无一字交代,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记者怀疑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公司生产设备严重老化,导致煤电消耗急剧上升,这似乎也可以解释该公司急于IPO扩建中成药生产线二期技术改造项目,而另一种可能就是该公司成本管理不严格,连如此重大的数据误差都可以忽视。

        除了成本问题外,另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其募投项目里面有1.76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异地扩建,而招股书也说明该项目不会产生直接收益,这必将摊薄公司每股收益,影响其业绩。

相关热词搜索:康弘 药业 成长性

上一篇:失火案扑朔迷离 喜临门财务数据被疑造假
下一篇:五项核心指标急剧恶化 浚鑫科技欲强闯IPO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