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正文

著名经济学家:12亿人买不起房 1亿人买很多套房
2012-09-04 21:38:12   来源:华讯财经   评论:0 点击:

  近日,在首届中山国际经济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房价问题的要害在于贫富差距。在中国,12亿人买不起房,1亿人买很多套房。

  近日,在首届中山国际经济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房价问题的要害在于贫富差距。在中国,12亿人买不起房,1亿人买很多套房。  徐滇庆认为,房价和所有价格一样是货币现象,水涨船高,只要过度增发货币,房价必然上涨。中国的问题在于贫富差距太大。8%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12亿人买不起房,1亿人买很多套房。针对贫富差距太大的现象,理应采取措施,推进税制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

  “限价在政策理论上是没有基础的,因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计算出合理的房价。”徐滇庆判断,决定房价的唯一基础是购房者愿意支付的上限。只要购房者愿意支付,企业追求最大化是没有错的。地价、税费、建安成本等是房价的主要构成因素,也决定了开发商的利润,限价后开发商只能削减建安成本来保证利润。因此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豆腐渣工程。

  房产税扩围之前宜先“正名”

  近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征房产税的议题再度成为舆论热点。前不久,新华社一篇关于征收房产税在征管技术上已不存在障碍的报道,更被部分人士视为房产税将很快从个别地区试点走向全国开征的确切信号。

  作为现代税收的基本伦理,纳税固然是公民义务,但开征新税却必须首先向公众阐明征税的目的,亦即新税的功能定位,并以此争取民意支持。可是,具体到房产税这一税种,对其功能定位,目前尚不清晰,甚至不同部门的表态还会出现互相矛盾之处。这一状况也直接导致公众对于房产税可能成为“税上税”的担忧。

  回溯历史,部分财税人士在本世纪初提出征收物业税即所谓房产税的初衷,其实为了改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收入结构,将现有的通过土地出让金等税费一次性收取未来70年土地使用费的做法,调整为逐年分期征收房产税(物业税),逐步平滑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进而在制度上规避地方政府因为“一锤子买卖”而刻意抬高地价的短期行为,消除地方政府不惜助推房价以求反向拉动地价的决策动机,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可是在媒体热议及沪渝两地对房产税的试点中,将房产税定位为个人住房调节税,突出该税种对楼市房价的调控功能,似乎渐成主流观点。尤其是试点中对本地居民存量房和外地人员首套房的暂时免征,以及依据成交均价划定不同税率的做法,更体现对房产税平抑房价的工具性定位。

  从平滑卖地收入,到抑制投机炒房,这两种功能定位看似并不矛盾,但却在一个核心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即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存废。如果是平滑卖地收入,那么房产税或物业税就应彻底替代现有的土地出让金等税费;但若是平抑房价上涨,则房产税就像目前试点实践中那样,成为土地出让金征收之后的一个补充税种,而这难免给人以“重复征税”的印象。

  一开始财税人士提出的物业税,本身属于需要经全国人大批准方可开征的新税,而后有关部门却舍弃物业税的提法,而援引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中的赋权,直接提出房产税试点。

  这样的做法固然如某些专家所言,是可以规避物业税立法周期长、出台时间无法确定的弊端,而加快房产税或物业税的试点效率。但在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却也有在行政程序上投机取巧,绕开监督之嫌。

  平心而论,在推广房产税试点的过程中,高举打击炒房、平抑房价的大旗,固然契合了民众对高房价的不满心理,能够为房产税在短时间内积聚众多的民意支持;但如此定位也有应时应景之嫌,虽可获打压房价飙升的短期收益,却牺牲了房产税改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长远作用,更有将变相增税合理化之隐忧。如财税部门确实无加收新税、重复征税之意愿,就应尽早回应公众忧虑,明确拿出对房产税和土地出让金等税费进行综合调整的方案,为房产税“正名”。

  8月百城平均房价涨幅收窄  自6月启动的这轮房价涨势仍在延续。

  9月3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监测数据称,该机构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8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较上月)上涨0.24%,至8738元/平方米,涨幅较7月的0.33%有所收窄。这是百城平均房价自今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3个月出现环比上涨。

  李光斗:房价越高离婚越多 房贷危机是罪魁祸首  【妙语】

  房贷危机是促使夫妻劳燕分飞的罪魁祸首。有数据显示,房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离婚率的攀升。

  李光斗

  “你离了吗”,这句新时代的流行语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你最近混得还好吧”的见面问候语。因为,早离早散的“狼”真的来了。

  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仅广东省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由2009年9.8%、2010年的10.4%,直至2011年的10.9%。2011年一季度,全国离婚率已冲高到14.6%,46.5万对夫妻劳燕分飞。

  由此,我们不得不联想,经济危机的威力不断加强,从扫荡金融业开始,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直至进入单个家庭。

  经济下行了,一切能省则省,于是有人总结出十大过冬指南,第一条就是“抱团过冬,死不离婚”,毕竟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更有力量。

  但世事总不如人愿,经济危机一来,婚姻危机也随之不可控制地产生,正如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一股强大的离婚潮即将来临。”

  这是有史可鉴的,二战后,美国离婚率的第一次激增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1969—1970年、1973—1975年两次经济危机。1980年,美国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直接促使离婚率于1981年到达顶峰,其中每1000人就有5.3人离婚。随后离婚率开始下滑,到2007年已跌至每1000人中有3.6人离婚,是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11月,金融危机再次不期而至,美国离婚率也已经随之出现激增之势。

  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离婚率也比往年提高了13.52%。

相关热词搜索:著名 经济学家 12亿人 1亿人

上一篇:孙克放:房产税征收需结合国情 兼顾公平
下一篇:8月楼市销售环比普涨龙头房企备战“金九银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