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销评论 > 正文

银丰棉花:信息披露涉嫌违规 首次IPO恐难圆梦
2013-01-25 19:24:33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选择沉默排队IPO,已成为当下多数欲上市企业神经紧绷下的共同特性。然而,一旦企业进入公众视野,沉默是金则不再是企稳的上策。对质疑声音的不理不睬亦可理解为无言以对。以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自201...

        过度依赖政策获利

        银丰棉花财务报表显示:2009年营业利润为328万元,而到了2010年,营业利润突然增大为8683万元,增长倍数达到罕见的25倍,这一数据的变化之大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利润“暴增”25倍的背后,是2009年计提3915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和1757万元的棉花期货损失。不仅如此,公司经营主要依靠国家收储和政府补贴,坐享大股东进口配额收益,其经营的独立性和持续性让投资者担忧。

        《金证券》于去年6月刊载了名为《银丰棉花净利反常 集团巧挖“隧道”输送低价棉》的报道,其中指出:作为棉花生产、经营的综合型公司,公司在市场低迷时业绩一枝独秀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大股东银丰集团的“特别支持”。据了解,过去3年国内棉市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震荡,其中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国内棉价出现一轮暴涨,但2011年3月之后,国内棉市一直表现不济。有意思的是,2009年至2011年3年间,湖北银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23亿元、42.17亿元和21.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53.57亿元、8706.80亿元和8917.29亿元。究其原因,银丰集团每年将进口配额中的进口棉全数交由银丰棉花销售,由于进口棉价比国内棉价低,银丰差价赚得不亦乐乎。公司招股书显示,仅2011年,银丰棉花从银丰集团采购的进口棉,金额就达到5695.99万元。

        集团的“特别帮助”不仅体现在进口棉配额上,据悉,2009年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竞拍的方式抛售储备棉,银丰集团具备竞拍资格,因国储棉竞拍价格低于市场价,竞拍后集团再以每吨加价15-20元的价格销售给湖北银丰。此后,这类关联竞拍被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叫停。

        一边是利润“暴增”25倍,一边是现金流量的反常骤变和多家子公司在报告期内亏损严重。

        据招股书显示,2009年银丰棉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51万元,2010年剧增至负17亿元。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在2011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上升至9亿多元。其现金流从2010年的负17亿元突变至2011年的9亿多元,似乎严重依赖政策的支持。

        有媒体报道称,2008年下半年棉花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收储,银丰棉花在上述期间主要向其销售。2009年棉花价格逐步回升后,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不再收储,而市场价格也高于原收储价格,银丰棉花不再向其销售。2011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且再度大幅下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于2011年8月开始收储,该公司9月后主要向中储棉进行销售。可见,2009年、2011年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均为银丰棉花的第一大客户,银丰棉花的生产经营过度依赖国家政策扶持。

        而该公司在招股书中却表示:“2010年未向中储棉销售,依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故公司不存在对中储棉的依赖。”

        据招股书显示:银丰棉花拥有控股公司12家,其中九江银丰、仙桃银丰、银丰棉业、西域棉业、中加棉业、京山银丰6家公司在2011年皆亏损,并且这些子公司2011年利润合计为负754,406万元。

        银丰棉花近一年利润亏损的子公司有:其中监利银丰于2008年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银丰棉花与其全资子公司京山银丰分别持有其90%、10%的股份,2008年8月京山银丰将其持有监利银丰10%股权转让给银丰棉花,监利银丰变更为银丰棉花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7月增加注册资本至1500万元。2011年监利银丰的总资产达到106145123.91元,净利润亏损2946217.41元。

        马俊则向记者表示,只是分公司亏损,总公司并没有亏损。

        虚开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低,导致了银丰棉花资产负债率高筑。2009年末至2011年末的3年内,银丰棉花母公司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4.27%、92.34%、88.86%。

        据了解,银丰棉花棉花加工流通行业具有“季节收购、集中加工、全年销售”的特性,银丰棉花每年9月初开始增加短期借款用于收购棉花,致使每年年末资产负债率偏高,在皮棉销售的过程中发行人逐步归还贷款,至每个8月底资产负债率一般可下降至60%-70%。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银丰棉花共向控股子公司湖北长江区域棉花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开具了3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但其中实际发生存在真实业务背景的相关交易仅为1398.51万元,未发生真实交易的金额为1601.49万元。

        同年,公司全资子公司九江银丰棉业有限公司也曾向银丰棉花开具银行承兑汇票4000万元,但当年并未发生相关存在真实业务背景的交易。上述无真实交易背景交易金额共计达5601.49 万元,占银丰棉花报告期内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8.95%。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银丰棉花或难以摆脱虚开银行承兑汇票之嫌。

        招股说明书还显示,2011年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出具《关于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相关问题的意见》,认为“银丰公司上述票据行为未实际侵犯金融机构权益和金融安全,也未对金融稳定和金融支付结算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该公司上述票据行为对其上市不构成影响”。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虚开银行承兑汇票是应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质疑,银丰棉花上市办副主任马俊更是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过会半年多了,是否能上市,企业没有把握。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陷入疲软,众多行业出现业绩下滑,导致多家公司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被迫撤回材料。据证监会公布的IPO审查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67家IPO遭遇撤回厄运。

        为此,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召集来自全国数十家保荐机构的代表,在北京召开了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坚决打击发行人粉饰业绩、虚假披露等行为,严惩保荐机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以及帮助发行人过度包装、合谋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是此次声势浩大的专项检查,还只是证监会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工作中的内容之一。

        按规定,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必须准确、完整、无遗漏、无误导。但银丰棉花表现为被外界质疑信披违规,谋求上市恐“难以为继”。那么,对于身陷质疑“漩涡”中的银丰棉花是继续选择沉默还是另有所图?

        (中国产经新闻报)

相关热词搜索:银丰 棉花 信息披露

上一篇:贵州百灵4倍溢价收购迷雾: 和仁堂真实资产数据存疑
下一篇:庞大欺诈门卷土重来 市场信用遭质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