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股票 > 正文

冯海宁:赛维债务黑洞财政填 监管漏洞谁来堵
2013-01-28 22:11:45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尽管新余市政府拿财政资金为企业还债通过了当地人大审批,从程序上看似乎没有问题,然而,这一做法不仅涉嫌违法,而且也让纳税人难以接受。根据现行法律,地方政府既不能为企业进行担保,更不能动用财政资金为企...

        尽管新余市政府拿财政资金为企业还债通过了当地人大审批,从程序上看似乎没有问题,然而,这一做法不仅涉嫌违法,而且也让纳税人难以接受。根据现行法律,地方政府既不能为企业进行担保,更不能动用财政资金为企业还债。那么,当地政府究竟是真法盲还是假装无知?拿财政资金替企业还债的真实动因是什么?

        财政资金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即用于公共服务;也有一套完善的监管程序,通过预算编制、人大审批等程序进行监督。但从新余市拿财政资金替企业还债这一做法来看,既私自改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也让监管程序流于形式。按理说,地方政府的"糊涂行为"到了地方人大那儿应该被纠正,但却审议通过,看来,不仅是地方政府"糊涂"。

        或许,地方政府和人大并不糊涂,因为在他们看来,虽然拿财政资金替企业还债涉嫌违法,但能帮助这家明星企业走出困境--因为明星企业不仅为地方政府 "贡献"税收,而且还是地方政府的脸面和政绩,代表着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保护明星企业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颜面和利益,而地方人大则是为了所谓的地方发展大局服务。

        不过,拿财政资金替个别企业还债,不仅纳税人不答应,而且地方中小企业也有不公平感。众所周知,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各地财政普遍存在减收压力和支出压力。当地方财政拿出几亿资金替企业还债时,纳税人必然要问,这笔资金是否挤占了民生支出?当地很多企业主也会追问,拿财政资金救助个别企业是否偏心,如果政府有钱为何不减税?

        而且,即便拿财政资金替企业还债是正当的、合法的,但有多少实效还需理性评估。从报道来看,该企业从华融信托获得的借款余额为7.55亿元,即政府为企业还债数额可能为7.55亿元。但是,截至2011年末,该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02.30亿元,相比302亿元负债总额,7.55亿元显然是杯水车薪。即使财政出资能让企业渡过难关,也不利于企业自身成长。

        让人忧虑的,不仅是地方政府拿财政资金为企业还债。在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包装明星企业、龙头企业,使尽了各种手段,既通过行政之手"拉郎配",又给予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既想方设法包装企业上市,上市后又时常出手援助企业  某些明星企业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地方国企,"比亲儿子还亲"。然而,行政之手对明星企业的重点帮扶,不但让其他企业有不公平感,而且还容易让明星企业迷失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冯海宁 赛维 债务

上一篇:百洋水产ipo 过会近半年未上市 虚假出资等诸多质疑声不断
下一篇:雷盛包装动迁在即员工两难凸显城市化进程阵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