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报道 > 正文

碧生源减肥茶成本不足4分 广告投入占营收七成
2013-01-25 19:23:56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近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00926.HK)因董事长赵一弘于业绩披露禁售期前的紧急抛售套现,股价大泻不止,跌幅一度高达38%。这支一直被业内视为吃了亢奋药的保健品军团,从2010年上市至今,仍未能握紧股价的魔剑,投...

        碧生源公开资料显示,碧生源连续保持每年60%以上的利润增长率。2009年碧生源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净利润为18748.50万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碧生源营业额上升超8.74亿元,同比增长35.2%;毛利超7.83亿元,同比增长35.4%。

        短短几年,赵一弘缔造的功能保健茶“神话”以庞大的营销网络赢得了高达25%以上的市场占有额,并以极高的毛利率吸引了各路资金的簇拥,这致使碧生源2010年在港上市时缔造了多个“奇迹”。

        港股分析人士Jeryy Gu认为,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却让那些曾经的“奇迹”频频被质疑为“泡沫”。上市后,该公司声称2011年碧生源常润茶销量突破了13.7亿袋,但这一年,公司的盈利状况并没有延续上市前的“神话”,公司当年的盈利即大幅减少,营业额同比下降3.9%,归属公司股东的年度亏损为4087万元。

        亏损的魔咒延续至2012年,碧生源公布截至2012年6月底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为净亏损1.67亿元,而2011年同期纯利1.13亿元。碧生源同时发业绩预警称,预期2012年下半年将继续净亏损。这意味着,碧生源在上市后的不到3年时间,已出现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亏损。

        “如果是有足够科研含金量的产品,产品获得回报之前需要熬过的周期都会比较漫长,然而碧生源并不属于这类产品,它所经历的逆成长周期是不正常的。”一位医疗行业人士分析道,功能性保健茶所融合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因此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进行品牌营销策略也是迅速占领市场的制胜点,他认为,营销出身的赵一弘已经将“看家本领”浑然使出。

        资料显示,碧生源的10人创业团队中,除了几位财务管理人员外,其余都是营销方面的资深人士。

        此前,“平均每包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不足4分钱”的指责声让碧生源被贴上了“用广告砸出来”的标签,随着业界纷纷指责碧生源成本低廉,碧生源的“实质”一步步地被暴露。事实上,碧生源长期以来的广告投入十分高,即使在业绩不景气的2012年上半年,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也高达3.55亿元,大幅上涨30.4%。其中上半年广告开支达2.32亿元,占营收的71.5%。

        研发成短板

        “这类保健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并不高,成长周期短、见效快。此外,这类保健产品的另一个特性则是,靠营销撑起来的产品都会经历一个周期,如太阳神、脑白金等。”美国某品牌保健品驻中国香港分公司的销售部人士分析,一旦周期即将结束,如果产品在技术层面没有进一步的提升,甚至公司抓不住下一个产品的制胜点,类似的“神坛”将会很快倾倒,“较医疗产品要快得多”。

        这一点,个性谨慎的赵一弘以及他的资本团队似乎都已注意到了。记者查看赵一弘在公开场合的多次表态,发现除了强调碧生源在销售网络的优势外,他多次向投资者提及了碧生源重视在科研方面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赵一弘并没有找到解决这块短板出路的模式。

        数据显示,从2007年开始,碧生源研发成本为0元,到2008年才有90万元,此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4.6万元、818.5万元和1945.1万元,然而,这些投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仅仅为0.3%、0.9%和2.3%。

        与同期的销售和市场营销开支相比,这些看似逐步增加的投入也显得微不足道。2010年年报显示,碧生源研发开支比率则在当年升至0.9%,但是同期的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比率则为48.4%,相差超过53倍。时至2011年,碧生源研发成本同比增幅137.64%,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增加至2.3%,但这仅为广告支出的5.72%。

        在2009年给碧生源提供了1500万美元注资的私募纪源资本也曾对外表示,碧生源最大的短板是研发。一位纪源资本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碧生源曾向投资者承诺的科研投入并未兑现。

        此外,在纪源资本的帮助下,碧生源在2010年引进了具有国际企业研发背景的植物化学博士,作为研发方面的领头羊。然而,高科技研发的诺言迟迟未能兑现。2011年,赵一弘便提出了当年推出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袋泡茶,碧生源将横跨保健品和OTC(非处方药)两大市场。2012年,碧生源称,将大力推进新产品美安颗粒及脉舒平的上市。现实的情况是,除了美安颗粒在试点推售外,其他产品均未见销售。

        “摆脱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怪圈,不通过高科技研发改革路线,即使再有新产品,再能产生新的激增点,也只是打了一剂强心针,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上述医疗行业人士称。

        赵一弘的下一步棋,将影响着碧生源能否逃离功能性保健茶的宿命。

相关热词搜索:生源 减肥茶 成本

上一篇:联邦制药9年8次环保违规 污染乌梁素海难辞其咎
下一篇:双汇:宁可花钱搞公关 不愿纠错护品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