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基金 > 正文

浚鑫科技:骗取高新资质 偷逃所得税款
2013-01-29 12:44:05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3日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根据其中披露的相关信息,本报发现该公司竟然通过骗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偷逃企业所得税款上千万元,未来面临着巨额补税风险,非常值得市场关注。一、骗取高新技...

        这样的做法对于浚鑫科技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日后被相关管理部门发现后,要求该公司进行补税。2011年9月29日,上市公司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杭州滨江区国家税务局的通知,由于不符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条件,需补缴2008年、2009年税款5892.7万元。该事项将减少公司净资产及资金5892.7万元,影响2008、2009年度净利润分别为1082.2万元、4810.5万元",这件事情恰好发生在该公司成功上市后半年之内(2011年4月22日),并给该公司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这对于三项数据指标均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硬性规定的浚鑫科技来说,无疑是前车之鉴。

        二、近千万借款神秘消失

        浚鑫科技2010年度对外借款余额和借款相关现金流量之间还存在显著的财务矛盾。

        根据浚鑫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0年末合并口径及母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额均为43931.66万元,相比2009年末9902.58万元的科目余额净增加了34029.08万元,同期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个科目余额均为零,而这也应当同时体现在现金流量表2010年度借款流入金额超过偿还借款流出的差额。

        但事实上,根据该公司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披露,"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科目2010年度发生金额为71608.25万元,同时"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为36830.85万元,二者相抵后意味着该公司对外借款应当净增加34777.4万元,而这与前述短期借款余额净增加金额相比,多出了748.32万元。这意味着现金流量数据中体现的748.32万元借款,并未体现在该公司借款期末余额中,神秘消失于浚鑫科技财务数据中。

        此外,浚鑫科技原材料采购数据还存在重大疑点,兼涉多项突击销售的财务操纵行为,本报将在下期给读者解读。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 骗取 高新

上一篇:中技桩业二次IPO再次涉嫌涉造假
下一篇:龙宇燃油:"美好"募投项目很飘渺 上市圈钱为还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