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债券 > 正文

安邦:清理IPO“堰塞湖”首先要理清思路
2013-01-26 15:05:57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近段时间以来,如何清理、疏导IPO堰塞湖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也难怪,由于市况不佳,新股发行速度放缓,截至12月13日,待上市企业的队伍已排到了831家,为各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对二级市场来讲,过而不发的...

        近段时间以来,如何清理、疏导IPO“堰塞湖”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也难怪,由于市况不佳,新股发行速度放缓,截至12月13日,待上市企业的队伍已排到了831家,为各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对二级市场来讲,过而不发的“堰塞湖”引发新股将要批量上市的忧虑,尤其是中国核电、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等大块头,对市场资金面构成沉重压力;对拟上市公司而言,过而不发则是种折磨。年内IPO无望,令不少公司的业绩绷不住了,业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备受考验,还未上市便可能出现变脸;对中介机构来说,日子也不好过。IPO积压令保荐机构库存增加,保代过剩,部分公司可能将不得不降薪裁员。

        目前来看,过高的新股库存使得IPO“堰塞湖”成了一道必须解决、但又非常棘手的难题,任何动作都必须照顾到多方的利益,尤其要平衡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利益。若像市场担心的那般,加快新股发行速度,让上市公司流血发行,一方面作用有限——831家排队新股,即使按每周新发5家计算,也得要3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可谓双输。股市扩容依旧,上市公司也要“赔本赚吆喝”,还有可能加剧二级市场的投机氛围。这一点,从洛阳钼业及浙江世宝所遭到的爆炒可略见一斑。

        据国内媒体分析,监管部门的应对思路已逐步明晰。简单说,包括三个方面:分流、挤水分以及严执法。其中,分流是治理IPO“堰塞湖”的核心,试图改变目前排队企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这个思路不难理解。在过往,中国上市公司要进行股权融资,往往只能选择在公开市场上市,想融资的企业太多,同时渠道太狭窄。这也是中国IPO改革的根本难题。与之相对应的,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分流处理,让它们通过“新三板”、发行债券以及海外上市等方式完成融资,是治理IPO“堰塞湖”的自然思路。

相关热词搜索:安邦 清理 首先

上一篇:东方家园经营不善 被指拖欠供应商货款
下一篇:最大供应商资质成疑 恒华伟业IPO涉嫌造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