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债券 > 正文

獐子岛资金紧绷之谜:借新还旧链条暴露危机
2013-01-26 15:05:45   来源:青松网   评论:0 点击:

实际控制人与6家信托8家银行击鼓传花27次融资獐子岛(002069)证券事务代表处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也不知道股东质押的原因,他们投资的其他业务也不会跟我们说。獐子岛股东将股权质押越演越烈。12月11日公告显示...

        实际控制人与6家信托8家银行击鼓传花27次融资

        獐子岛(002069)证券事务代表处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也不知道股东质押的原因,他们投资的其他业务也不会跟我们说。”

        獐子岛股东将股权质押越演越烈。

        12月11日公告显示,獐子岛大股东故技重施,獐子岛的股权再次被质押给民生银行(600016)。

        股权融资这一招,獐子岛的大股东们运用得登峰造极。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07年11月至今,5年内仅獐子岛第一大股东就27次质押其股权,累计3.67亿股。

        从当地农村信用社,到国开行、建行、招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都参与了獐子岛大股东的质押融资大戏。近两年,信托公司接力,包括中融信托、中诚信托、长安信托、五矿信托、外贸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成了大股东新的融资渠道。两大股东共计从中融资26.11亿元,另外还有4笔融资金额未明。

        一条由农村信用社、银行、信托铺就的融资路径,把獐子岛神秘大股东借新债还旧债的身影,勾勒出来。资金饥渴已蔓延到獐子岛。截至今年三季度,獐子岛短期借款10.1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225万元,公司正欲抛10亿债券急救。

        股权质押5年27次,控股股东获得26.11亿融资

        从账面看,獐子岛的资金充沛。风平浪静之下,大股东质押其股权融资的行为,却异常凶猛,到了疯狂的地步。

        12月6日,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将所持有的3000万股股权质押给民生银行大连分行进行融资,这离它上一次股权质押融资才3天。最近两个月里,平均每隔10天,就出现一次股权质押融资现象。

        实际上,獐子岛发生的这一现象由来已久。2006年9月上市后,股权质押融资大戏就开始了。

        最先上场的“输血”角色来自银行和当地农村信用社。

        2007年11月,獐子岛第一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下称“投资发展中心”)将1000万股限售流通股质押给獐子岛所在的大连市甘井子农村合作银行,贷款5000万元。

        股权解禁前,该大股东累计质押股份就达11850万股,换得流动资金5.3亿元。其中,浦发银行(600000)大连分行、华夏银行(600015)、国开行分别提供贷款6000万、1亿元、5000万元。其余贷款方主要是长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獐子信用社和庄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关信用社。

        2009年9月股份解禁后,更多大型银行加入投资发展中心的“输血”大队。公告显示,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大连分行、民生银行大连分行、建行南昌永叔支行悉数在列。

        情况巨变出现在2011年。信托融资崛起,这条比银行贷款更方便的通道,很快被獐子岛的大股东发现。

        2011年5月,重庆信托揭开投资发展中心信托融资的第一幕。6月份,再次为之提供2亿元的融资通道服务。截至目前,除了重庆信托外,中诚信托、长安信托、外贸信托、五矿信托这4大信托公司,累计为投资发展中心提供的融资通道业务金额达12亿元。此外,中融信托也曾在2011年为獐子岛另一个大股东成立信托融资产品。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仅投资发展中心就27次质押獐子岛股权,累计质押股份3.67亿股,融资平台涵盖3家信用社、8家银行和5家信托公司。融资金额达到26.11亿元,另外有4笔融资金额未明。

        然而,这些资金超过九成都没有流入上市公司。有3亿元用于投资发展中心旗下的房地产公司,金额未明的4笔融资里,有2笔是以房地产公司的名义所借。

        “控股股东是由几个岛民设立的,公司没有网页,也没有公开电话。”獐子岛证券事务代表处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也不知道股东质押的原因,他们投资的其他业务也不会跟我们说。”

        资料显示,该股东目前持有獐子岛45.76%的股权,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营业务为獐子岛本岛所属集体资产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其法定代表人石敬信是獐子岛镇的党委书记。

        业内人士称,频繁质押融资的背后,往往是大股东的资金链捉襟见肘。尽管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关联不大,但是高比例股权被大股东质押,股权存在被冻结和拍卖,进而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的风险。

        6信托“输血”大股东13亿,中诚救急獐子岛房地产

        獐子岛和信托公司最不容错过的故事,与房地产有关。

        獐子岛主营业务为虾夷扇贝的养殖,旗下的房地产子公司,在一系列调控中成为它的烫手山芋。正当无处融资时,中诚信托以隐秘的方式进行了“江湖救急”。

        2010年,中诚信托成立了“大连彩虹园项目集合信托计划”,投资欧兰地产开发的大连彩虹园项目,信托计划资产总额不少于1.3亿元。

        资料显示,欧兰地产是獐子岛全资子公司耕海地产的全资子公司,即獐子岛的孙公司。

        两者的经营业绩均差强人意。其中欧兰地产2008年12月成立,2009年净利润-71万元,2010年截至11月,其当年开发的“耕海山尚”项目尚未实现收入。耕海地产因而被拖累,连续两年亏损几百万。

        经过协商,耕海地产以欧兰地产4000万元债权,参与了中诚信托上述信托计划。债务重组后,这4000万元的债权转移给中诚信托,而且,中诚信托将募集到的4000万元以增资的方式再投入欧兰地产。

        然而,獐子岛为之付出代价不菲。该信托项目融资的总成本率不超过12.5%,明显高于同时期8%-9%的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未等坐享其成,獐子岛11月份就将该资产彻底甩手,控股股东投资发展中心来接盘。獐子岛股权质押信托融资的狂潮继而掀起。

相关热词搜索:獐子 资金 紧绷

上一篇:主营地产歉收 中天城投陷入“多元扩张”梦魇
下一篇:长安的迷局 长安标致雪铁龙拖累业绩

分享到: 收藏